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的建构
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意识形态的宣传是通过传媒载体来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精神交往活动。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民族文化全球化的当代社会,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掌握意识形态管理权和话语权,才能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第一,构建新媒体的时代精神,积极做好正面宣传。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要切实加大媒体的正面宣传力度,增强正面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落实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弘扬正气、凝聚共识、传递正能量,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
第二,引导网络舆论。网上舆论工作是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舆论的发展具有了更广泛的空间和不确定性,对社会公众的舆论引导与控制成为当代社会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要在深入研究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与趋势基础上,要把握新时期舆论引导内在规律,积极探索网络舆论管理的新方法新机制,探索构建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新技术与网民“互为一体”的管理服务机制。
第三,构建传媒的社会责任,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马克思就十分重视报刊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人民的承认与支持是报刊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这种“‘好的’人民报刊”是一种“国家精神”,是“和谐地融合了人民精神的一切真正要素”⑨的报刊,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的纽带”⑩。习近平在谈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时,强调指出,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同样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同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第四,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文化相融合,用“四个讲清楚”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当代具体实际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指导地位的重要性,是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以及所展示的生命力,是植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中的。在当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的重要力量。因此,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对当代世界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迅速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思政部;本文系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公共领域与社会矛盾解决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⑨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2页,第397页,第179页。
②Doris A.Graber. Mass Media and American Politics.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1993.p.167.
③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3页。
④⑤[英]约翰·基恩:《媒体与民主》,郤继红、刘士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85页,第86~97页。
⑥刘文辉:“传媒权力的生成—另一种考察视阈”,《北方论丛》,2009年第4期。
⑦[美]F·赛伯特:《报刊的四种理论》,林姗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1页。
⑧[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煜、裘志康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