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试论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

【摘要】通过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种不同性质的“市场决定论”,文章指出我国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决定论”。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考察了西方经济学不同学派对市场与政府作用的不同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市场决定论 政府失灵理论 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习近平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的讲话中指出,使市场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决定性作用,又使政府能够有效合理地加以治理,就是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体角度去考虑,以达到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由此可见,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决定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决定论”,绝非中外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决定论”。

两种“市场决定论”观点对比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决定论”以后,中外不少新自由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都对其进行了解读,由于所处立场不同,他们对“市场决定论”的解读也存在天壤之别。

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决定论”。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决定论”即“市场原教旨主义”、“唯市场论”。对“市场决定论”的解读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根本排斥、反对政府对市场、对经济活动的任何干预和宏观调控。从哈耶克到科斯、弗里德曼,无一不认为政府对经济活动、对市场的任何干预和调控举动都是无效率的、不必要的。他们主张绝对的自由市场、自由经营。二是主张市场调节支配经济活动的一切领域,也就是在经济活动中的所有领域都是“市场说了算”。三是以彻底的私有化为前提或基础。他们认为公有、国有必然导致垄断,不可能由“市场说了算”;经济活动也不可能有效率。他们反对任何形式的公有经济、仇视国有经济。四是收入分配也应由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供求关系亦即“市场说了算”。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决定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紧紧围绕习近平的讲话,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进行了一个客观、准确的评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不是全部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达到一个“强市场”和“强政府”双强的局面。

刘国光教授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第7届高层论坛上就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行了精彩阐述。他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党的十四大报告在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时,就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是国家宏观调控。资源配置有宏观、微观不同层次,还有许多不同领域的资源配置。在资源配置的微观层次,即多种资源在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配置,市场价值规律可以通过供求变动和竞争机制促进效率,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资源配置的宏观层次,如供需总量的综合平衡、部门分配的比例结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社会分配公平等方面,以及涉及国家社会安全、民生福利(教育、住房、医疗)等领域的资源配置,就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调节,更不用说“决定”了。程恩富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决定论”有下述五个特点:一是与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并存;二是限于一般资源的短期配置,而非地下资源等特殊资源和一般资源的长期配置;三是文化、教育等某些非物质资源配置,只是引进本领域的市场机制,而非市场决定;四是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并体现在市场经济体系和市场活动中;五是在财富和收入分配领域由市场和政府各自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市场作用大些,再分配中政府作用大些。②

两种“市场决定论”的对比。从持新自由主义“市场决定论”作者的观点中可看出,他们基本强调的是要建立一个没有约束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充当资本的“守夜人”角色,政府只应在宏观经济领域起作用。而从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决定论”作者的观点中可看出,首先,市场“决定”作用发挥的前提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市场决定论”也是具有意识形态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决定论”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其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全部作用,是有限制性作用,政府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种“市场决定论”的分歧根本反映了双方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不同的意识形态。具体而言,双方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区域、范围、程度有所区别,在政府发挥调节作用的程度有所区别。

有关市场与政府的理论与实践评析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实现政府的合理有效治理。我们还须考察西方经济学不同学派对市场与政府作用的不同看法,然后考察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对市场与政府的实践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必要性。

不同西方经济学流派对市场与政府的不同解读。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汉森是较早运用“混合经济”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学家。他认为,19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已不是纯粹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私人经济与社会公共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生产领域中除私人企业外,还有政府企业与政府投资,在消费领域中除私人消费外,还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由政府支出的部分。他认为,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人口增长缓慢等多种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长期停滞阶段,要打破这种停滞就要由政府干预经济。③

杰弗里·M·霍奇逊指出:“一个纯粹的市场体系是行不通的,一个市场系统必定渗透着国家的规章条例和干预,干预本质上一定是制度性的,市场通过一张‘制度网’发挥作用,这些制度不可避免地与国家和政府纠缠在一起。”④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2001年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指出:“传统经济学认为,在自由的不受管制的市场中,个人追求各自的利益会使整个社会的福利的最大化。而现实世界并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市场参与者不能得到充分的信息,市场的功能是不完善的,常常对人们的利益造成损害。所以政府其他机构必须巧妙地对市场进行干预,以使市场正常运行。”

上述几位学者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界都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们的观点也并非完全排斥政府,同时肯定了政府在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所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全面进程,开始了历史性的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确认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还提出“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模式。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向以计划与市场平起平坐转变,政策重点逐步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倾斜。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但是由于计划控制的减弱,造成了基建规模过大、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宏观失控现象。从这之后到中共十四大,我国的经济工作基本上更多地用中央行政权力管理经济,市场调节能力显弱。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计划与市场关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十四大以来,在短期宏观调控上先后取得了治理通胀和通缩的成功经验,但国家计划的宏观经济导向作用日益减弱,甚至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运行机制日渐成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过快,计划减弱导致一味追求GDP,经济总量综合失衡,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社会有失公正、公平。现实国情要求我们国家在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时,同时强调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共十七大重新提出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两者的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合理定位并履行好政府职能,才能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也为我国以后的改革奠定了方向。

政府失灵理论评析

新自由主义者反对政府干预市场的另一个重要依据是所谓的政府失灵理论。但是,这一理论本身是有缺陷的。

政府失灵理论。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市场失灵虽然构成政府干预的一个理由,但这并不是把问题交给政府来解决的充分理由。现实的复杂性恰恰在于,在市场失灵存在的同时,也存在政府失灵。政府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可能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糟糕。政府失灵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政府行为并非永远代表公共利益。他们有可能不代表公共利益,而只代表自己或自己集团的利益,因此没有必要把政府的行为理想化;政府行为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政府规模的扩张。⑤然而,公共选择学派研究的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既然资本主义国家市场失灵是天生的缺陷,而政府干预同样又会产生政府失灵,那只不过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应该被推翻,应该用更好的、更完善的制度取而代之。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失灵时,更需要国家合理调控。

有效合理地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不是自然生成的,它是国家支持的原始积累的产物。一旦产生,它仍需要政府力量的维护。⑥这句话已经深刻地表明了政府的重要性。而恩格斯早就指出,“自由竞争不能忍受任何限制,不能忍受任何国家监督,整个国家对自由竞争是一种累赘,对它来说,最好是没有任何国家制度存在,使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剥削他人,譬如说,就像在可爱的斯蒂纳所鼓吹的‘联合会’那里。但是,资产阶级为了使自己必不可少的无产者就范,就不能不要国家,所以他们利用国家来对付无产者,同时尽量使国家离自己远些。”⑦这表明,资本家也并非是完全排斥政府、国家的,他们要求建立的是“小政府、大市场”,国家是他们用来剥削雇佣工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不要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体系是支撑不下去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全部作用最终要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在资本主义国家截然不同,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失灵,使得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同时能够缩小收入、贫富差距,减少资源浪费行为,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就业等。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资源配置   政府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