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深入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政府新一轮改革既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展开的,也是其自身改革逻辑的深入推进。在深入改革过程中的确应当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进行大部制体制改革,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组织基础。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新公共管理改革强调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符合效率逻辑,竞争才会带来进步和发展。在中国这个逐渐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家而言,强调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意义更为重大。新公共管理改革对市场竞争的推崇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逻辑,但是,对竞争的过分强调以及市场原则侵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必然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因素。
尽管不同的历史环境塑造了人类发展的多样性,但是,很多时候,历史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早期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自律性市场经济过分强调所导致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几乎在后起的所有国家中都不同程度的再次上演。卡尔·波兰尼强调人类的经济活动总是镶嵌在社会之中,不应该从社会中脱嵌,侵入其他领域。“将市场从社会中脱嵌,就有如拉扯一条巨大的橡皮筋。要给市场更多自主性,就会不断增加社会压力。继续拉扯橡皮筋,不是使之断裂,造成社会解体,便是逼使经济回归社会嵌含的位置”。⑨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强调市场作用的同时,也要防止市场侵入社会其他方面。“要维持社会稳定,不仅要有基于竞争机制的‘市场领域’,而且基于合作机制的‘非市场领域’也不可或缺”。⑩
第二,政府职能转变涉及到政府管理的范围和政府的能力问题,弗兰西斯·福山在《国家构建》一书中指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在政治改革中走向了国家秩序混乱和经济衰退的局面主要就是因为在缩小政府职能范围的同时,政府的能力也削弱了,国家构建就是要在缩小政府职能的同时,增强政府力量的强度。“改革的最近路径是在缩减政府职能范围的同时提高国家力量的强度。”
尽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和发展情况,但是,人类社会发展也有某些共同的规律,否则社会科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以其他国家的发展为鉴,可以让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少走弯路。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许多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很多陷入了混乱,亨廷顿认为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政治参与要求超过了政治制度化的水平,而用福山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概念就是说,这些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在缩减政府职能的过程中,也削弱了政府的能力。当前,我们国家新一轮的政府改革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和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改革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改革过程当中,我们也要谨记福山的教导,要在缩小政府职能的同时,增加政府的治理能力。
(作者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助理研究员)
【注释】
①赵成根:《新公共管理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8~19页。
②④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6页,第81页,第84页。
③齐琳娜:“大部制改革的特点、目的与难点思考”,《人民论坛》,2013/06/下总第407期。
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15/c_115767422.htm
⑦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01/c_117973496.htm
⑧楼继伟:《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序第1页。
⑨[匈牙利]卡尔·波兰尼:《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黄树民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序第27页。
⑩[日]神野直彦:《体制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米彦军、尹晓亮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序第4页。
[美]弗兰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6页。
责编/张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