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四大挑战(2)

实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民主化、法治化的挑战

民主和法治是人类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是推进社会治理发展的制度性保障。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各治理主体的参与及职责的履行都必须要有相应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作为保障,从而保证其自由和平等的法律地位,保证各治理主体共同协商,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过于简单笼统,民主和法治无法得到切实有效落实。就制度执行而言,出现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民主选举中,村委会成员选举机制不完善,对“拉票贿选”等不合法现象缺乏刚性约束;民主参与中,《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是农村村务决策的机构,但事实上决策往往由少数干部说了数,农民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不畅;民主管理中,村务公开得不到有效落实,尤其是农村财务管理、征地补偿、低保发放等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民主监督中,村民监督小组流于形式,问责制度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因此,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公共参与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让所有的行动主体都通过合法的方式、民主的形式、制度化的渠道有序地参与到农村社会治理之中来。

实现农村社会治理手段多样化的挑战

“治理是个人和制度、公共和私营部门管理其共同事物的各种方法的综合。”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综合治理,从过去单一的依靠行政手段转向行政、法律、经济、教育、道德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并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规范农村社会行为。然而,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和农村公共服务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尤其是信息网络设施缺乏,导致信息传播不畅,诸多现代化治理技术无法实施。农民作为分散的原子化的个体,其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等信息获取渠道掌握不够,无法及时获取信息与资源,导致市场手段、法律手段、教育手段有时无从施展。目前,农村社会治理从治理手段的角度看,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治理手段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整体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加强现代农民的培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道德约束,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尤其是要完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的能力,从而适应多样化治理手段的需要,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现代治理。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农村   社会治理   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