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信息化发展形势、问题与对策(2)

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网络空间中国家、组织与个人的权责如何界定。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现实空间中的责权利并不能完全应用到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中,国家、组织与个人有哪些基本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我国目前还没有清楚地界定网络空间行为主体的责权利,因此对网络空间的行为管理缺乏法理基础,出现了很多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例如,网络空间里哪些行为应该实名、哪些行为可以匿名?网络空间的各种行为是否有效以及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对垃圾邮件和骚扰信息应该怎样界定和治理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明确界定网络空间行为主体责权利的基础上来处理。

二是网络空间行为的有效性如何确认。网络空间中组织与个人的很多活动能够替代现实空间的行动,比如电子商务、电子银行、远程服务、视频会议等等。这些行为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法律和制度的认可。如果法律制度明确认定网络空间行为的有效性,无疑破除了很多信息化应用的障碍,客观上鼓励了信息化发展。正如电子签名法确定了电子签名、电子文档的有效性,鼓励了电子合同、电子公文的普及应用。当前,信息化正在向深层次发展,网络空间的很多新行为亟待法律和制度的认可。例如,网上办公、网络会议、电子发票、网上投票、互联网金融等等,都亟待通过制度和法律的认可。只有法律和制度认可了,人们才愿意把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相当大一部分内容转移到网络空间中来,网络空间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减少现实世界的拥挤和浪费。

三是网络监管与治理如何制度化规范化。网络空间需要监管,网上行为应该规范,这无疑是准确的。但对网络空间的治理和监管本身,也需要规范化、法制化和制度化,需要有法可依。目前,我国网络治理的法制化进程总体上落后于网络空间的发展。某些法律法规已不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内容不完善,网络空间管理的灰色地带较多,出现了不少法律无规定、法律规定模糊、法律规定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网络空间监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来逐步解决。

还有一个问题是信息安全的挑战怎样应对。信息安全既包括信息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也包括数据安全、个人数据保护和意识形态内容安全。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大肆渗透、侵入别国信息空间,窃取外国的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由于全球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信息服务采取云计算模式,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更加困难。这是一个全球性难题,需要从法律、管理和技术等多个层面上协作才能破解。

对策与建议

当前,牢牢把握信息化发展的主动权,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考虑制定网络空间国家战略。为主动掌握和积极利用网络空间,我国可考虑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理念的网络空间国家战略,将网络空间的建设、应用和防护提升为国家战略。要以先进理念认识网络空间,研究总结网络空间的运行规律,制定鼓励信息空间拓展应用的政策措施,将现实空间中的经济、社会、文化活动有序地转移到网络空间,降低现实空间的物耗能耗,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实现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完善网络空间法律法规。针对网络空间法制化滞后的情况,可考虑加大立法工作力度,制定针对网络空间行为的法律法规,形成较为完备的网络空间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网上行为。尤其要注重通过立法建立起鼓励网络空间合法行为的社会制度,在实施可信身份管理的基础上,提倡网上办公、网络会议、远程服务,在各行业发展电子商务,推广电子发票、电子单据等等,形成便捷高效、务实创新、可信可用的网络空间环境。

三是规范网络监管。对网络空间的监管应法制化、规范化、透明化。一方面要通过立法加大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要通过立法执法和技术手段来监管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网络行为。要在信息空间弘扬正气正义,让信息空间的合法行为受到保护,不法行为受到打击和制裁。对不法网络行为的打击,要规范精准、有理有节。

四是从法律和技术两方面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在法律方面,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对进入我国市场的重要信息产品及服务提供者进行信息安全审查,保护我国关键信息系统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对于目前不能够实现技术自主的信息系统,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加大对国家基础数据的保护,研究制定保护国家大数据的措施。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制度,保护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和隐私权,规范信息服务商对个人信息的存储和使用。在技术方面,组织我国技术实力较强的信息安全企业、研究机构、科研院所开展防火墙技术、反病毒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创新,壮大信息安全服务产业,为网络信息的合理监控和安全传播提供技术保障。

五是突破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瓶颈。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集成电路、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推进包括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应用开发环境等平台级软件和移动浏览器、应用服务等的研发与产业化,形成我国自主可靠的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和产品体系。坚持以应用促发展,形成产业应用良性循环,加快安全可靠国产关键软硬件的推广应用。

(作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信息化   问题   发展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