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声表示,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边疆史地研究为例,围绕国家边疆稳定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和现实问题,国家设立了许多重大项目,充分体现了作为史学研究分支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有机结合,更展现了我国历史研究“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与历史学研究者肩负的时代使命与责任。
自觉坚持唯物史观
当今的时代,为史学工作者发挥才华、贡献智慧提供了难得的际遇。于沛认为,研究者应自觉坚持唯物史观立场,把平凡的研究工作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作为一门严谨求是的学科,史学研究必须发出正义的声音,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过去。如面对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挑战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中国史学界为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暴行、戳穿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谎言提供了大量确凿的历史证据。有学者表示,相关研究成果从学术上解决了中日两国间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争论,有力地反驳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言论。
“就目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来说,为中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服务是其宗旨,从事边疆历史研究的学者只有围绕这一宗旨开展研究,其成果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李大龙表示,出自欧洲的单一民族国家理论不适合解释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因此,形成具有中国学术个性的理论体系非常重要。
对于学术研究应如何服务于现实需要,李大龙认为,要将自身研究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谐的社会和自然环境,而在这方面,历史中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此外,应充分发挥公众史学功能,服务于当代社会建设”。
于沛表示,广大史学工作者积极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其责任和使命是关注时代主题,服务大局。史学理论及相关研究扎实创新,有助于深化对人类历史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