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构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2)

政治现代化的突出特征是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个人专制或独裁,它是一个包含政治理念、权力结构、功能及运行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在政党主导的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现代化是政党政治实践活动的价值指向,政党的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政党是这样变革的主导力量,是政治现代化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建国,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群众革命夺取政权的革命党转向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都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从革命到建设,也塑造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面对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执政环境的变化,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但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的方式与模式必然适应政治现代化进程,推进党建设的科学化法治化,使践行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依靠其内在动力,而不是外部动员。

从政党执政的世界经验来看,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并非是一劳永逸,一时先进,不能确保永远先进。在现代政治社会的变迁过程中,政党通常会遇到信任危机、认同危机、参与性危机,政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迎接挑战,化解危机的过程,也是一个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现代化的过程。改革时代的社会环境的迅猛变化使我们党面临着“两个挑战”和“四个危险”,如何应对,既有赖于执政能力的提高,更有赖于党的执政方式的改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党,突出法律在权力安排与权力运行监督与制约中的作用,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现代化转型,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偏离或背悖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轨道。

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的主体地位三者的价值目标从本质来说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基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不仅仅是针对党员干部而言的,固然党员干部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但人民群众不应该成为“看客”、被动的“工作对象”,还需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相融合,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支持和确保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就要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务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中的政治权益;就要加强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尤其是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防止公权力的异化、变质。

(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本文系2014年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主政治发展视角下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构建”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037)

【注释】

①习近平:“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人民日报》,2013年6月19日。

②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90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04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65页。

⑤“凝聚在共同理想的旗帜下—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2013年8月25日。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581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⑧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2月7日~12月11日。

⑨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9月1日。

⑩《李大钊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54页。

《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9页。

责编/韩露(实习)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路线   群众   机制   实践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