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中国梦具有“中国向度”和“世界向度”双重意蕴(2)

首先,全体公民都应该树立“为公”意识,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道德要求。儒家“天下为公”思想具有多重的哲学意蕴,“为公”强调的不仅是要实现财产“公有”,还强调社会要努力追求“公平”与“公正”,每个社会成员应该“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实现中国梦,同样离不开社会公平与公正。社会的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其次,坚持选“贤”与“能”的人才标准,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人才要求。儒家历来强调用人。孔子在回答鲁哀公问政时,就说“政在选臣”,司马光也说“为政之要,在于用人”。在人才的选择标准上,儒家大同理想中明确指出要选贤与能者,即要把有德有能之人选拔出来。这既是实现儒家大同理想社会所必需的,也是大同社会的重要表征。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德才兼备之人是实现中国梦的宝贵财富,这是儒家大同理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再次,倡导“讲信”的社会风气,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社会条件。儒家不仅把“信守诺言”看作是君子的良好操守,更是把“取信于民”视为政权稳固的根基所在。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人们还在遭受着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的困扰,这与中国梦的美好追求背道而驰。因此,需要我们大力弘扬诚信之风,唯此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国家和睦、世界大同。

记者:中国梦要想获得认同和接受,既要接通历史激活文化,还要以现代文化为现实支撑,您认为中国梦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王杰:从时间维度上说,中国梦是历史的,也是现在的,还是将来的。

中国梦有利于凝聚国人共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带来的是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在文化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把亿万人民的价值观念凝聚起来,形成共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梦的提出,把人们的视野引向被众多国人接受的共同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助于统一思想,引领行动;把人们的目光从现实投向未来,使人们在发展中看到更多希望,取得更大共识,有利于人们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中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与目标。

中国梦有利于增强公民认同。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存方式的现代化、虚拟化、多样化,人们在价值领域的公民认同感不断降低,不仅表现在公民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的降低,而且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也在日趋下降。中国梦的提出,有利于促进公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国梦强调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体现了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梦的完美结合,将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有机统一。因此,中国梦的提出,有助于增进公民对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同。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