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创新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

当前应如何认识与对待中国政治思想史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摘要】中国政治思想史对于政治学学科发展与建设之贡献何在?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检视:中国人是在何种背景下进入政治议题的;中国人理解政治议题的方式是怎样的;中国人是怎样言说政治议题的;中国人是如何处理政治议题的;中国人是如何评估政治议题解决之效果的。

【关键词】思想史 偏见 经典 学科交融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将中国政治思想史定位于历史学学科还是政治学学科,我们都面临一个重要的价值追问:为什么要研究它?这个问题从根本上就是要搞清楚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到底有何功用。说到“功用”,就不得不考虑判断何以有“功用”的标准。这些标准大致可以从“学术”与“世俗”两个维度来思考。关于“世俗”的维度,取决于每一个时代所面临的急切之关怀。比如说,如果关注的中心是经济建设,人们可能就期望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获得有助于经济建设的经验。那么,我们就应仔细地考察一下历代王朝是如何认识与发展国计民生的。此种从“世俗”的维度来期许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之价值,有时候却是无助的,比如,意欲从“为民做主”的政治传统中去吸纳推进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正面经验。其实,正是我们怀着各种“世俗”的目的来要求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反而使它失去其学科的自主性与本色。也就是说,“世俗”的维度挤压乃至于歪曲了“学术”的维度。因此,作为学科意义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它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贡献,才是我们关照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第一前提。

如果强调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政治学学科属性的话,那么它对于政治学学科发展与建设之贡献何在?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检视:一是中国人是在何种背景下进入“政治”议题的;二是中国人理解“政治”议题的方式是怎样的;三是中国人是怎样言说“政治”议题的;四是中国人是如何处理“政治”议题的;五是中国人是如何评估“政治”议题解决之效果的。对上述五个方面予以系统考察之后,我们就会明晰地看出,生活在东亚大陆之上的中国人是如何认识与对待“政治”的。因此,它对于政治学科发展与建设的贡献就在于呈现一种“政治”的发展的历时性“传统”,在于提供反观当代中国人理解与解决政治问题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点,在于使我们在历史比较的视野之下如何从中国政治传统之“根”来接续与转化,而不是在“以史为鉴”的宏大原则之下,从现代人的焦虑与困惑出发去无限地苛责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基于此,为了切实发挥其在学科中的更大贡献,就十分有必要不断创新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玲玲]
标签: 思想史   中国   政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