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阎崇年:读书“四宜”“四忌”与践行“四要”(3)

读 书 四 忌

读书学习,不仅有“四宜”,而且要“四忌”。读书“四忌”是:一忌不选择,二忌不定时,三忌不消化,四忌不践行。

一忌不选择。

据统计,中国图书品种居世界第一位,仅2012年就出版了37万种图书。光图书目录每本按书名、作者或译者、出版社、出版年月、图书分类、提要等100字计算,约3700万字,每本书若37万字,需要100本,我们光看目录也看不过来,怎能不选择呢!利用较少、宝贵的时间,获取更多、有益的知识,这就要选择图书来读。

怎样选择呢?经史子集部分我在上一讲《读书与读心》中跟咱们天津日报的读者做过交流,有人问我现代文学作品读什么,恕我孤陋寡闻,每年如果只读一本文学书的话,就读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2010年我读出生于哥伦比亚、后移居墨西哥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著、范晔译的《百年孤独》,2012年读莫言的《娃》,2013年读加拿大艾丽丝·门罗著、李文俊译的《逃离》等。

二忌不定时。

读书要定时间、定制度,才能持之以恒。我们一日三餐能够坚持,除肚子饿的因素外,六七点吃早餐,十一二点吃午餐,下午六七点吃晚餐,大体定时,家家如此,已成制度,才能坚持。读书也是一样。下面我举两个例子。

早上读书如康熙。康熙帝是个喜爱读书的皇帝,数十年如一日,手不释卷。他在很长一段时间,早寅时(寅正四时)起,大约读一个时辰的书。卯时(卯正六时),吃早餐,做上朝准备。辰时(辰正八时)上朝御门听政。这样,每天早上的读书基本定时,形成制度,也就有了时间上的保证。

晚间读书如赵普。赵普勤读书,善读书,定时间,有制度。宋制,宰相以未时(未正下午二时)下朝归第。赵普回家后主要是读书。

周末读书的人更多。许多人平时很忙,利用周末,或半天,或一天,集中读书。这也是一种好办法。

三忌不消化。

读书的一个大忌是食而不化。这如同吃饭,吃的虽然很多、很好,但吃了之后不消化,也不吸收,不是等于白吃了吗?如果在脑子里存储大量没有消化、没有吸收的知识,那还不如把知识储存在电脑的硬盘里,或者U盘里。一个移动硬盘,能存储1000G,可以原样保存,既不出差错,也不会丢失。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存储知识,而是一为知识,二为智慧,三为顿悟,四为圆通。因此,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这种案例,史不绝书,应引为戒。

四忌不践行。

读书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古人云:“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阎崇年   读书   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