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站在时代高度来审视周期律问题,清醒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任务尚未完成
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积累的执政资源极其丰富,但面临的执政风险也十分突出。现在,党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进京赶考”的任务尚未完成,某种意义上说也正处在打破周期律的关节点上,因而仍要强调历史周期律问题的警示意义。
从执政使命看,中国共产党人艰巨的任务远没有完成。尽管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绩,但目前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漫长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初始阶段。
从经济发展看,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连续高速发展的第四个十年,迄今世界历史上只有英国和新加坡在第四个十年保持较快增长。世界其他国家在经历十年、二十年较快发展之后,大都因种种原因陷入增长缓慢停滞的陷阱,有的甚至发生动荡,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这表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仍然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综合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及时弥补前进的“短板”,才能保持发展的后劲。
从执政基础看,政党执政的决定因素是民心向背。经济发展是赢得民心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训表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和执政党政权巩固之间,没有绝对的正关联。对于共产党来说,执政基础的巩固,也不必然和党员人数、党员在人口中的比重、党执政的时间成正比。这里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公正感、幸福感和以此为基础对党的认同。人民群众尊重历史更注重现实,对党的认识、评价已经由过去的历史认同、感情认同转为今天的业绩认同、法理认同。群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维权意识、监督意识发展的更充分,更加渴望社会公正,也更加不能容忍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执政基础的重大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从执政环境看,一个长期执政、有着辉煌业绩的党更需要防止骄傲自满和精神懈怠。历史事实表明,一个政权、政治势力如果没有外忧内患的压力,可能因丧失警惕、斗志而走向衰败、灭亡;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对环境变化带来的考验同样没有天生的免疫力。当党处在被“围剿”迫害之时,敌人的压力可以增强革命动力和党内凝聚力;而在党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就更加重要也更为困难。事物的优点往往是同缺点相联系的,执政时间长,经验丰富,但另一方面,也更容易产生骄傲自满和精神懈怠的危险。尤其在取得巨大成绩之后,经济发展、建设成就可能掩盖群众不满,社会矛盾可能潜伏,一些干部会忽视缺点、困难和风险。这是特别需要警惕的。
从党的队伍变化看,年轻党员干部已经构成党的队伍的主体。年轻党员干部成长的环境、经历与老党员老干部不同,有突出优势也有明显弱点。而恰恰在党的事业发展关键时刻,接力棒交到他们手中。一个肩负远大使命的党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培养青年干部,这个问题在当今尤为重要。转型期社会的急剧变化、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和老同志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的差异,也使新老两代的代际差别更加明显。如何防止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在代际更迭中遗失,也是党的自身建设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