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历史学家必须是最诚实的人,容不得半点造假”
“历史学是求真求实的学问,要想在历史研究上取得哪怕一点点成绩,都要下很大的功夫。”张海鹏说,“由于学科特点,历史学领域成才的年龄一般要晚些。因此,要脚踏实地,切实奋斗,不要为窗外的荣华富贵所迷惑。”
与青年历史学者交流时,张海鹏经常提起两位历史学家,一位是范文澜,一位是罗尔纲。范文澜生前曾任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编撰的《中国通史简编》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罗尔纲生前是近代史所的一级研究员,做学问宏博淹通,专业积淀极为雄厚。“范文澜先生,主张做学问要有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的精神,视富贵如浮云;罗尔纲先生提出先读40年书,然后再来写文章。这些是成为学术大师的必备条件。我心甚向往之。”张海鹏认为,现在时代条件变化了,世界运转速度大大加快,先读40年书再来做学问的时代氛围不存在了,但“二冷”精神还是要继承的。
张海鹏认为,培养历史人才的投入不能太少,否则不利于年轻研究人员专心致志做学问。有稻粱之忧,他们就难免左顾右盼,到处兼职,急于发表文章。“我们要创造一种氛围,让有志成才的年轻学者有可能坐冷板凳。没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是出不了学术大师的。”
学术是天下公器,学术成果一经发布,就要接受全世界的检验,就要准备接受学术界的各种审视和批评。“培养学术人才的环境建设和政策设计,要有长远的考虑,不能太着眼于眼前。太急于出人才、出成果,反而出不了大师级人才,出不了标志时代的大成果。”
“历史学家必须是最诚实的人,容不得半点造假。”张海鹏强调,“在学术殿堂上,要有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的精神,才能深入历史学的堂奥,摘取学术研究的桂冠。”(本报记者罗旭本报通讯员李子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