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大国较量在车库(2)

车库崛起

东方和西方在战略新兴产业的开发和创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往往有不同的思路,突出表现在日本“筑波模式”和美国“硅谷模式”的不同上。

“筑波模式”是由政府主导、国家投入的模式。尽管花费了纳税人大量的资金,几十年来,筑波科学城也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但一直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的研产学销完整链条,研究成果转化率极低,园区内参与主体和运行机制都相当封闭,在世界新生产力革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筑波科学城的弊端愈发显现,成为典型的“科学乌托邦”。

而“硅谷模式”则是完全由市场主导、民间投入的模式。它紧紧依托大学提供的最活跃的思想资源,排除了行政垄断和政府干预,从而极大调动了园区自身的创造创新冲动和热情,最终创造了财富激增的神话。硅谷成功的核心秘密就是自由思想和风险资本的无缝对接,就是思想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有机交融。

很多美国人也是这样看待自己的战后发展史的。他们说:正是所谓婴儿潮(babyboom)和Y世代(美国人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世代)培育出来的新人,成功地将美国拥有的先进科技转化为崭新商业模式,催生了美国数以百万计的大型、中型和小型公司,创造了美国经济持续30年的高度繁荣,胜过了战后崛起的日本和德国。

这不是因为美国人受的教育更好,也不是因为美国人更聪明或更富有创业精神,而是因为不断激发了整个社会的企业家精神与商业模式的创造。要知道一切皆有可能,世界完全可能被偶然出现的一次令人意想不到的科技和商业结合的奇迹而彻底改变。

1939年,两个青年人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在一间狭窄的车库里,创建了惠普公司。这个车库如今已被美国政府命名为硅谷的诞生地。谷歌、微软、戴尔以及亚马逊等无数后来驰名全球的创造创新型公司,也都是起源于车库。而且,车库也绝不仅仅限于创造电子产品。如果有谁在美国的车库造出了汽车、游艇、赛艇、帆船、载人气球、飞艇甚至飞机,都不会让人吃惊。匹兹堡有一个叫弗兰克·萨兰斯的年轻人,他甚至在车库造出了一座可以工作的核聚变反应堆。

为什么不仅许多创业活动从车库开始,而且大家都喜欢强调自己是从车库开始创业的?就是因为在车库这样一个平台上,曾一次又一次、一场又一场地演出了无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灰姑娘变成公主、落魄屌丝变成领跑精英的传奇故事。

显然,这里所谓的“车库”,已经成为自由自在、没有阻力、没有门槛的创业大环境的代名词,成为青年的创造激情和资本的风险投资相互结合的集结处。

中国最有想法的一批年轻人,在中关村建立了一个创业咖啡店,名字就叫“车库咖啡”。这个咖啡店只接待年轻的创业者,为他们提供创业之初最必要的各种基础服务和保障条件。同时,组织风险投资来寻找创意、提供支持。它甚至开创了一种比单纯的车库更高效的模式,让年轻的创业者聚集在一起,同时让风险资本集中进入。这样的形式让闻风而动、专程前来考察的美国记者惊呼:中国人发现了美国的秘密——科技创意与风险资本的结合,而且是更高效的结合。我希望,这不是虚惊一场。

“车库咖啡”的意义正在于此——它承载着让风险资本和科技新潮自由结合、让创新创造和市场规则自由结合的使命,它代表着培养乔布斯式产业创新型企业家的新思路,而只有在这样的人才真正不断涌现出来之时,才预示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的到来。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大国关系   车库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