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政治秩序实现的价值共识与路径选择(2)

稳定政治秩序实现的路径选择

在达成关于稳定政治秩序的价值共识下,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首先是树立强大的公共权威,这是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前提条件;而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必要条件;公共利益优先的利益均衡结构则是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的表现。

树立强大的公共权威是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前提条件。强大的公共权威能保障国家权力有效实施,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在传统社会里,公共权威可以是有着巨大精神魅力的克里斯玛型的君主,而在现代化民主国家,最有效的公共权威是高度制度化的政党。当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政党作为政治活动的主体活跃在各国的政治舞台上,政治秩序的维护和获得依靠完善的政党制度。“没有政党或者有许多弱小政党的国家是最不稳定的。”⑧现代化的政治体系,其稳定性往往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尤其在后发发展国家的社会转型中,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组合,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面对多方面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政党必须能够汇聚民意统一思想,凝聚各个阶层的力量,营造稳定的政治环境,阻止社会共同体的分裂,引导社会和谐稳定有序的发展。

在当下中国的社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是强大的公共权威,在协调各阶层利益、化解各类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执政绩效。因此,完善的政党制度建设是政治秩序获得的关键,也是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前提条件。然而,中国共产党权威的实现也需要构建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关系,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随着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与时俱进地巩固和创新这一强大的公共权威。

有序的政治参与: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必要条件。为保证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国家在进行制度安排时,既需要满足利益的均衡,也需要社会成员的有序政治参与。而有序政治参与本质上就是公民为了促进国家与社会关系良性互动、为提高政府治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与绩效而进行的各种有秩序的活动。⑨有序的政治参与包括各种利益表达、利益维护的行动,这种活动是在对当前政治秩序认同的前提下,组织化的对公共事务或政府决策进行个人或集体意愿表达的理性行为。

第一,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对当前政治秩序认同下的政治参与。有序的政治参与表现为公民参与各种政治活动时首先应当认同现有的政治权威与秩序,应当是在宪法和法律所设定的秩序范围内的有序政治参与。秩序代表着社会结构的均衡、社会运行的稳定和社会行为后果的可预测。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然而由于利益多元化的存在,对他人权益的尊重也是公民进行自身利益表达实现的前提条件和制约因素,这同时也是民主社会人人平等内涵的体现。政治运行秩序的破坏,共同利益得不到维护,个人权益的实现也缺乏制度保障。

第二,有序的政治参与是组织化的政治参与。“组织化是一个公民社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在基层社会生活中具备自我形成秩序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形式。”⑩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表现为组织化的政治参与,国家可以创造自由选择、平等参与的组织条件,创设最便捷的参与途径,经由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将每个公民纳入到他们感兴趣的社会组织,使他们的利益得以组织化的表达。组织化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秩序的稳定成正相关关系,原子化的政治参与不仅无益于个体利益的表达和实现,反而易造成利益表达的无序状态,过于分散国家的力量,同时也弱化了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物管理的能力。

第三,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合乎理性的自觉政治参与。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是在传统思维惯性下被动式的群众运动,而是自主的、在权利和义务一致的前提下的自觉参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形式是非暴力的,是对政治现象、运作程序进行理性分析基础上,出于行使合法权利、维护正当利益、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等理性的考虑,选择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愿望和要求、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第四,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有限度的政治参与。正因为有序的政治参与是理性的政治参与,所以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也是一种有限度的政治参与。按照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公民政治参与是有限度的政治参与。这首先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个体公民思维判断的局限性。公民个体对政治过程运转的信息无法达成全方位的把握,并且由于公民自身知识的有限性决定了公民个体政治参与只能是一种有限度的政治参与。

公共利益优先的利益均衡结构: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的表现。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的表现就是以一种宏观整合的方式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在公共利益优先的前提下形成均衡的利益结构,从而有效地维持政治秩序。有利益就有矛盾,正是人们利益的相互区别、相互冲突,才需要国家设计制度安排,把冲突限制在一定的界限之内:同时正是由于人们利益的获得具备社会性,各个阶层的利益实现都建立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是利益实现的保障,才使国家的利益调整具备可能性。

利益均衡不是没有差别的利益平均,而是在公民充分利益表达的基础上,以能够促进实现社会公正的政治理念为指导,以公共利益处于优先次序为原则,合理地分配利益和协调利益,使各政治主体在利益的占有状态上达到均衡。利益均衡是社会秩序的可靠保证,理想的政治秩序更要以社会秩序为基础,社会秩序的动荡可能是政治秩序混乱的结果,但在一个社会秩序混乱的社会里更是无法企望理想的政治秩序。

因此,通过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建构理想的政治秩序,必须形成以公共利益优先的利益均衡结构。对国家而言,要把利益冲突控制在体制内解决,为了政权的稳定和公共秩序,鼓励公民追求公共利益,是通过鼓励公民对公共事务的有序政治参与来实现的。对于公民个体而言,公民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应当融入公共利益的实现过程。这种一致性追求便于协调公民的具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矛盾,从而使公民能够做到审时度势,在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下,优化自身的利益选择,使自身的利益得到最广泛的实现。同时,公民在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更能强化对共同体的认同,并自觉将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使公民将公共利益内化到自身利益的追求当中,在遵守公共秩序的基础上将对二者利益的追求协调起来。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7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70页。

④⑥⑧[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第22页,第377页,第70页。

⑤[美]萨托利:《民主新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第101页。

⑦[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6页。

⑨魏星河:“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特点及价值”,《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32页。

⑩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页。

责编/韩露(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共识   路径   秩序   政治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