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顺利推进和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更多的女性在商界创业、在政界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尽管我国女性领导干部选任工作呈现良好态势,但女性领导干部的成长却“喜忧参半”。文章分析了阻碍女性领导干部成长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消除阻碍因素的对策措施,以期对她们的成长和干部选任工作有所借鉴。
【关键词】中国语境 女领导干部 阻碍因素 对策措施
2012年,我国出生人口中的男女比例为117.7∶100①,从总人口上看我国男女比例也严重失调,这除了诸多复杂因素综合影响以外,实际上也有“男女有别”心态的影响。就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而言,人们更期待能够生育男孩,认为这样才能“传承香火”。《赢周刊》杂志于2012年3月发表题为《为什么女性领导者那么少?》的文章认为,我国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女性只有9位,省部级以上女性领导干部只占干部总数的9.9%,女性企业家、女总裁约占20%,同时,在各科研院所和大学中女性领导干部所占比例也较少。②只有让更多的女性进入领导层,才能让女性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作出贡献。
改革开放后女性领导干部的选任呈现良好态势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女性逐步参与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当中。《共同纲领》废除了封建制度,包括废除了束缚妇女发展的封建制度,建立了“男女平等”的制度。1954年颁行的《宪法》保障了妇女拥有和男性平等的权利,为妇女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宪法保障。自此之后,我国女性地位逐步得到提升,新中国第一届中央政府配备了1名副主席,同时共有20名女性担任了26个副部级以上中央政府机构的领导职位。1954年基层选举的投票中,84%的女选民参加了投票。各级人大代表中,女性代表有98万余人,占代表总数的17.3%。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妇女的地位逐步得到提高,女性各项权利逐步得到保障,女性领导干部逐步得到健康成长。但是,“文革”期间,我国女性领导干部的成长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女性领导干部的总数急剧减少,女性领导干部甚至出现了断裂的现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正式步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妇女的政治文化地位重新得到了恢复,女性领导干部的选任逐步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女性参与到国家政治事务、社会事务中提供了良好条件,我国许多优秀的女性干部被组织人事部门选任到领导岗位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半边天”。1992年通过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各级人大代表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女代表,并要求逐步提高女性代表的所占比例,要求重视培养选拔任用女性担任领导干部,妇联可以推荐女性干部,为女性领导干部的选任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条件。1995年,中央组织部、全国妇联共同商讨如何培养选任女性领导干部的问题,并提出了20世纪末女性领导干部的配备要求,即基层党政领导班子中应该至少配备1名女性领导成员,省级、州级、县市级党委政府必须有超过50%的部门配备女性领导成员。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妇女权益保护法》,将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2008年,有8名女性领导干部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有230多名女性干部成为省部级领导干部,而全国女性干部的比例已经占干部总数的39%,女性领导干部的选任呈现良好态势。
当前我国女性领导干部成长的现状
女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制度,国家通过宪法法律确定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女性和男性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许多民众仍然存在“男尊女卑”的错误观念,女性受教育的权利依然没有得到和男性同等的保障,女性的文化素养总体上依然低于男性。2002年,我国15岁以上的文盲中女性占75%,女性受教育的平均年限要比男性少1~3年。文化水平越低的父母,对子女尤其是对女儿的教育期望值就越低。在那些未能继续接受义务教育的女性中,有三成以上是由于父母不让女儿上学造成的④,从现实情况来看,男女在接受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实质上的不平等。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我国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女性担任各级领导干部的比例逐步提高,高层女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现任副部级以上女性领导干部中,大多数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甚至不乏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女性领导干部,表明我国高层女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养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
女性领导干部大多主管或者分管教科文卫部门。以目前的情形来看,女性领导干部似乎具有特殊的岗位定位,多数女性领导主管或者分管科教文卫、计生、统战、工青妇等工作。女性领导干部大多数任职于行政机关,在司法机关、人大机关任职的较少,且在所任职的行政系统中分管组织人事、经济等决策性工作的女性领导较少,在实权性的岗位上,女性领导人数显著低于男性,呈现了“职务性别化”的特点。2012年,全国共有23名女性领导担任副省长,有14人主管科教卫生、新闻出版、文史、妇女儿童等工作,有5人主管发改、工业、工商、信息产业、商务、民主等方面的工作,只有3人主管公安司法、市场监督等方面的工作,仅有1人协助省长负责省政府全面工作和监察工作、审计工作。
多数女性领导干部担任副职,担任正职的女性领导干部较少。如果从女性领导干部任职的结构上来看,女性领导干部在党政机关任职的总数在近些年来有所增加。但是,多数女性领导干部担任部门副职,担任部门正职的女性领导干部较少。同时,女性领导干部担任正职的情形主要是在基层,在高层担任正职的女领导干部较少。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共有205名委员,其中女性委员仅为10人。近些年来,中共高层高度重视女性领导干部的选任工作,中央部委中逐步有女性担任正职,在中央的“示范”影响下,部分地区逐步选拔女领导担任部门正职,但是,女性担任部门正职的人数依然偏少。
女性领导干部年龄普遍偏大。我国职位较高的女性干部中,存在年龄普遍偏大的问题,年轻女性领导干部所占比例较低。2012年担任副省长的23名女性领导干部中,有16人的年龄在46岁到55岁之间,年龄在41岁到45岁的仅有2人,年龄在40岁以下的仅有1人。女性领导干部的成长具有显著的年龄特点,女性领导干部成长的第一个黄金期为20岁到30岁期间,这个时期她们富有工作热情,精力充沛。第二个黄金时期为35岁到55岁期间,此时的女性领导干部源自家庭的负担开始有所减轻,且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和创造力。在45岁到55岁期间,正是女性领导干部能够充分发挥其丰富实践经验富有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时候,按照目前我国退休制度却面临即将退休的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