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论阶层固化的成因与危害(2)

阶层固化的危害

一个社会要想发展与进步,则应具有开放性的社会分层结构,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应该良好且有序,社会成员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下实现向上流动。而阶层固化,不仅会为个体社会成员带来负面情绪,也会对整个社会运行造成极大的危害。

阶层固化使得个人不能够实现正常的发展,剥夺了个人通过努力获得较好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权利,一方面导致底层社会人员对自己的前途产生绝望感,积累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这种负面情绪的积累,会导致底层社会人员产生不公平感与被剥夺感,最终导致反社会情绪的产生,当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则会造成社会的动乱,影响社会的稳定。同时,阶层固化会使得我国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贫富分化差距进一步扩大,长此以往,容易产生矛盾与对立,导致社会紧张,从而威胁社会的稳定。

阶层固化同样不利于社会的运行,降低社会运行的效率。在一个阶层流动主要靠背景、靠关系的社会中,由于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底层社会群体的人员无法跻身进入社会的中上层,其发展愿望被扼杀,最终其将会失去努力的动力,得过且过,使得社会失去了发展的群众力量;而上层人员为了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则会牺牲国家利益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思进取,不想创新,使得社会失去了发展的活力。同时,阶层固化,使得大量的社会资源被分配到并不缺乏资源的上层社会,而真正需要资源的底层却无法使用,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使得社会运行效率低下。

阶层固化本身便是社会公平缺失的反映,反过来阶层固化又使得社会公平难以实现。社会公平不仅是一种价值理念,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它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合理而平等地分配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其他利益,强调权利平等、分配合理、机会均等和司法公正,从而促进社会均衡合理和稳定和谐的发展,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早期由于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政策取向偏差,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而将资源运用在经济发展好且快的地方,而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造成了人们在先赋性资源拥有上的巨大差距,导致了阶层的固化,若阶层进一步固化,底层社会人员无法获得需要的政治、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将会进一步加强社会的不公平,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最后,阶层固化将导致中国梦难以实现。在不久前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对中国梦做了进一步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时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②中国梦的最终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人民生活幸福,然而缺乏向上流动机会,社会成员无法通过努力来实现自身愿望,提高生活质量,人们无法实现“我的梦”,阶层固化只会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只会使得人们因为无法向上流动而绝望,不能带给人民幸福感,更加无法实现“中国梦”了。因此,阶层固化将使得中国梦难以实现。

总的来说,当今中国社会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已经在青少年一代中开始出现了阶层固化的倾向,这种阶层固化将会给个人带来负面情绪,影响个人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破坏社会公平,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梦的实现。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梦的总体架构和指标体系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13@ZH024)

【注释】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②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光明日报》,2013年3月18日。

责编/张蕾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成因   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