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新语新论 > 正文

怎么看待院士讲座挤破门 大学课堂冷清清(2)

“为了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我们学院要求所有副教授、教授都要站上讲台,给本科生教学,不仅如此,还要求他们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化工院院长叶仲斌说。对此,教务处处长黄健全说:“只有这样双管齐下,学生才不会产生知识‘饥荒’,才能解决当前教学中的突出矛盾。”

没有充分的选择权,学生就不是“主角”

教育主动权、选择权应该交还给我们学生,我们应该能够更自由地选择我们的课堂,对我们的课堂提出意见,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热情才能被激发。    

  ——学生观点

“谈到选择,除了公共课程,唯一能自主选择的可能就是选修课了,但不少选修课枯燥无味,毫无新意。除非老师点名,不然基本不去。”土建院学生陈搏音说他们会自动“屏蔽”掉一些不感兴趣的课程,但也会非常关注他们感兴趣的讲座或论坛。

事实上,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对高水平讲座的热情一直很高,55周年校庆系列讲座,以及学校一直举办的“安东讲坛”系列讲座,都是场场爆满。可以说,同学们的这种支持与选择,让教育者们读懂了很多问题。

“我们的老师应该转变理念,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教学,换言之,老师要当好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黄健全说,所谓的选择权,不只是选择课程,还包括学生对于课程教学方式的选择,是个多维度的概念。

学生要摆正学习心态,不以功利为导向

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是以学分和就业为导向来学习,那么教育最本真的东西就丢失了,也就无法培养人格完善、内心丰富的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专家观点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毕业”“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不少大学生心底最真实的想法。不少同学在调查中坦言,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才是关键,在学校里学得怎么样根本不重要。

这样的想法正确吗?“我们的高等教育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谓高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李小明解释到,“如果我们的大学生以学分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那么我们的教育便失去了本真,是真正的舍本逐末了。”

如何改善当代大学生学习功利化,追求实用主义的现状?“根源还在于学生的心态”,政治学院院长张小飞说,“大学生不应受社会浮躁之风的影响,而应保持内心的独立。因为只有不断完善自身,丰富自己的内心,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全面的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校党委书记孙一平说:“学生的兴趣需要保护、引导和开发。如果我们的教育模式、方法不能与时俱进,那么就有可能抹杀学生求知的天性与本能。”

(杨玉凤 谭雷蕾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院士   大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