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80年代的时尚词汇。那时正值我的青春。即使后来随着时光的淘洗和生活的挤压,很多曾经的追梦人选择了放弃,回归庸常和平凡的存在,但改革开放最初的浪漫和昂扬依旧是生命中无比珍贵的财富。
今天,在现实的压迫下,理想在相当多人眼中宛如病人的梦呓,更多在校园里的作文题里栖身,而孩子们的理想越来越接地气,甚至背离了最初的定义,沾染了太多世俗的功利,令人大跌眼镜。媒体最近报道,武汉人民路小学六年级二班语文老师高华云,要求大家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作文。一位孩子绘声绘色地描绘着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富豪,以后可以开名车住豪房。”他的理想引起不少学生的共鸣。
此前,北京爆出这样的新闻:一本小学留言本有着太多这样的留言:“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梦想将来有很多钱”。随后家长和他们的老伙伴们惊呆了,并引发了人们关于孩子心理能否健康成长的担忧。
当下语文课本上围绕理想展开的课文大多是“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等具有历史烙印和社会正能量的内容,老师希望学生们应该从中感知自己的理想,“土豪”显然与之相悖,也与正在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严重落差。
首先不要盲目责怪孩子。甚至相对于我小时候写作文总是按照主题思想,东拼西凑加合理想象写就的高大全作文,这样的真实是巨大进步。而且,在一个多元价值年代,每个孩子都想成为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英雄也脱离实际。甚至在全民创富的年代,富豪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只要勤劳致富、阳光致富、勇于肩负社会责任,也一样值得肯定和尊重。
麻烦的是,孩子们神往的不是致富背后的奋斗,对社会就业税收的贡献,而是财富本身,甚至充满对不劳而获、奢侈浮华的向往。结合不断从校园中传出的争当干部的热潮,让人觉得充其量是一个低层次的土豪梦。
课本上的高大上竟然播下龙种,收获跳蚤,令人深思。这说明,在理想价值启蒙中,老师们教授的内容过于简单生硬,重教化轻沟通,很难入脑入心,加上在残酷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孩子们都明白,考上北大清华才是老师真正看中的教学目标,而德育美育体育都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加上现在的校园已非远离尘嚣的净土,部分老师的功利和势利与其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形成巨大反差,无法令孩子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