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互联网信息将裹挟着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席卷全球,形成新的文化殖民主义。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在全球迅速普及,将直接或间接地改变西方国家的教育观、学术理念,而这可否看作是一种教育新殖民主义,值得我们深思。
自2012年以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热潮迅速席卷全球,我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教育大国,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跟随着这股大潮,大有通过MOOC实现教育革命,一改所有教育顽疾之势。而通过对MOOC进行冷思考,可以让我们放慢脚步,并从多视角思考问题,避免走弯路或进入误区。
文化侵蚀之忧
自互联网诞生之日起,国内外就有学者提出,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互联网信息将裹挟着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席卷全球,形成新的文化殖民主义。而美国凭借其创新优势、信息产业的主导地位,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最大的“信息宗主国”、新文化殖民主义的受益者。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在全球迅速普及,将直接或间接地改变西方国家的教育观、学术理念,而这可否看作是一种教育新殖民主义,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我们还没有认清MOOC的本质和实际效用便全盘接受,将其当作万能良药采用,便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丢掉本民族、本文化中的思维习惯以及教学方式方法。这并不是说美国的教育理念、MOOC这样的教育形式不好,而是说它们能否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我们是否做到了辩证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数据主权之患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不仅作为资产的价值日益突出,其作为政治和战略资源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美国已经把大数据作为国家创新战略、安全战略、产业发展战略以及信息网络安全战略的交叉领域,对大数据予以高度重视。近年来,尤其是斯诺登事件后,国内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从国家战略安全、数据主权的角度来看待互联网和大数据。
进入社交网络和自媒体时代,互联网的自我进化、自我组织、自我推广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新的网络应用能够在极短时间迅速得到全球用户的青睐,MOOC当然也不例外。有朝一日,MOOC平台在全球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时,必将会有百万、千万量级的网民参与,随之产生大量的用户属性数据和在线学习数据,而这些数据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也是涉及数据主权的。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在线教育数据的潜在价值,努力建设并推广应用我国自己的MOOC平台,避免过度依赖国外产品。其实,在搜索、电子商务、社交、门户网站等诸多领域,我国都拥有自己的互联网品牌,这一点对MOOC来说是很好的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