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街头政治”与民主无关(2)

背后势力

“街头政治”愈演愈烈。人们浩浩荡荡走上街头,表达诉求,甚至高举“民主”的狼牙棒。但是,法国当年的“街头政治”后来竟演变成了骚乱,这类例子也不少见。

“除旧迎新”、惊天动地的街头运动不一定带来理想的乌托邦——乌克兰于2004年和2014年发生动乱;泰国和土耳其的街头政治运动也与国内频繁的军事政变有密切联系。

伴随政局变动的是不断的暴力流血事件和经济损失。乌克兰卫生部称,2月以来,该国因骚乱和政权更迭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多达数百人。而泰国商会主席伊萨拉日前表示,示威活动给泰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1000亿泰铢(约合200亿元人民币)。

民主自古就和平等、幸福挂钩,街头政治高调叫喊的“民主”却使国家恶斗不止、流血不停,这和民主的本义背道而驰。

但为什么它总能打着“民主”的旗号干违背民主精神的事呢?这和推动“街头政治”背后的各大势力有关。这些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背后不乏西方势力的影响。政权的反复更迭,与是否符合西方国家的口味有极大关系。金灿荣说:“街头政治是一把双刃剑。西方国家固然可以用它来推翻自己不满意的政权,但别人也可以用来推翻自己不满意的政权。这体现出西方国家在战略上的短视。”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也指出:“在一些半成熟国家,由于变革程序和监督机制存在一定的惰性,就为急不可耐的革命发动者,提供了借口。”

自己的路

殷罡指出:“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土壤会滋生出不同的本土化的民主机制。照搬他国标准,就会导致某种机制的水土不服。”中国人民大学的杨光斌教授也认为:“法治不但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文化。选举权容易移植、容易复制,但是法治却难。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搞的民主只是一种选举民主,即事实上的党争民主,但是缺少西方民主最核心的东西,即法治。”缺乏尊重规则的意识,又脱离本国实际,这让街头政治取代真正的民主而大行其道。

一个国家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必须基于自身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基于实现自己的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赶走所谓的“独裁者”和照搬他国民主模式上。“街头政治”之乱,就在于其没有真正认识本国的社会矛盾,没有结束政治对立,反而试图照搬某种西方民主模式的皮毛,不尊重国内其他政治力量的利益。

民主的制度并不唯一。殷罡认为:“如果能满足充分的民意表达,以严格的程序性变更、周全的结构性监督、多数派的否决,基本上可以保证各个群体适当的利益和诉求。”民主政治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国家的安定团结,保护和促进人民生活的幸福。这也是判断一个政治制度好坏的最终标准。

民主是一个崇高的理想,各国都有权探索适合自己的具体形式,但合法应是题中之义。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街头政治   民主   颜色革命   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