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学问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优美的家风门风。“优美之门风”这句话,是陈先生在讲到汉以后的学术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学说。陈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两部著作非常强调地域和家世信仰的熏习作用。陈寅恪先生对中国学术思想史有一重要假设,即认为汉以后学校制度废弛,学术中心逐渐由官学转移到家族。但“家族复限于地域”,所以他提出:“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可分离”(三联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而家族所起的作用在于:“士族之特点既在其门风之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袭。”因此可以说,魏晋南北朝以后,如果没有家学传统,就没有学术思想的建立。
陈先生学说的力量,还有一点,陈先生对古人——我们可以引申为除己身之外的他人的学说——持有一种“了解之同情”的态度。这一思想是在他给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写审查报告时讲的,反映了陈先生内心世界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生轻薄古人,陈先生不持这种态度。这个非常之难啊!对历史上的一些人物,陈先生总是有一种“了解之同情”。
(作者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