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内蒙古满洲里市: 口岸城市的国际化共生现代治理模式(2)

3、效果

加快国际贸易基地建设。坚持“扩大总量、深化合作”原则,全力推动对外经贸战略升级。启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力争进入国家首批试点行列。力促互贸区与俄贸工综合体对接,先期具备保税功能。加速推进境外园区建设,打造产业联动优势;扶持骨干企业开展贸工一体化经营,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促进能源、矿产资源等原材料进口,扩大机电、建材、轻纺、菜果等产品出口。提升传统服务业,规划建设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化工建材、轻纺服装、进口原料五大专业市场。精心打造以高端商业为核心的中心商业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逐步形成集聚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国际商贸流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中俄双方在仲裁、保险、信息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引进各类银行主体在满设立分支机构,努力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形成健康有序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到201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

加快能源重化工和外向型加工制造基地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能源重化工业基地、进口资源加工园区、产业园区建设,提高项目投资密度,重点扶持立市项目做大做强。着力构建煤炭、电力、木材、化工、机械、电子、建材、轻纺八大产业。立足煤炭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以煤电一体化及煤化工产品为主的能源重化工业,煤炭产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以上,煤转甲醇产量达到180万吨以上,形成蒙东地区重化工业基地;依托进口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以木材、化工原材料精深加工为主的进口资源加工业,进口木材达到1500万立方米以上,落地加工达到700万立方米以上,形成东北地区重要的进口原材料加工集散基地;面向俄蒙市场优势,重点培育以机械、电子、建材、轻纺为主的出口加工业,形成与俄蒙市场深入链接的出口产品加工制造基地。积极推进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努力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产业链。坚持环保节能并重,落实节能减排要求。到2012年,把能源重化工业、进口资源加工业、出口产品加工业打造成3个近百亿产值的经济增长极,工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增加值达到80亿元以上。

加快跨境旅游基地建设。按照 “发展旅游产业、壮大旅游经济”要求,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目标,着力建设东北亚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围绕草原观光游、红色记忆游、异域风情游、历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五大主题,精品建设查干湖、国门、套娃广场和欧式婚礼宫、鲜卑古墓和国家矿山公园、呼伦湖和二卡湿地等旅游景区。整合开发境内外旅游资源,推动魅力品牌营销,重点开拓国内外主要中心城市客源地市场,培育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创造更加便捷的出入境环境,推进双边旅游服务对接,提升跨境旅游服务质量,形成中俄蒙旅游集散中心。打造多元生活环境,吸引俄罗斯人在满长期居住,形成与欧式城市风格和谐交融的异域人文风情,增强旅游吸引力。继续引进国际著名酒店集团,力争建设10家四星级以上酒店。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高标准营销国际旅游节、冰雪节暨选美大赛,提升科技、经贸、绿色食品等展会的规模和档次,以节庆会展造势促进高端旅游发展。到2012年,全市旅游人数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0亿元。

坚持以人为本,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富裕人民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洲里市实施了“努力使群众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一份较高的收入,有一套舒适的住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这一工程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精神。2005年启动并制定了工程实施方案和《满洲里市弱势群体脱贫工程结对帮扶工作任务分解表》。全市各级党政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深入到贫困家庭送钱、送物、送项目、送技术、送岗位、送政策,一批生活贫困家庭得到了妥善安置和救助。同时针对贫困人口聚居区域的基本生活条件相对差的问题,集中财力物力完善电、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区域的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为“满洲里模式”的小额扶贫贷款4年累计发放4040万元,带动4770人实现再就业。同时,累计发放扶贫专项资金3090万元,使1.5万人实现脱贫。采煤沉陷区治理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建设安置楼51栋,2768户居民喜迁新居。2007年,福利敬老院、残疾人服务中心工程交付使用,3栋扶贫楼峻工,启动了2万平方米廉租房工程。一些列保障人权、关注民生的务实举措,在中俄蒙交界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满洲里市   内蒙古   口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