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为了让不同观点、不同意见能够自由表达并为改革得出最佳的思路,使对政府公权力的监督、批评能够发挥更好的督促作用。与此同时,国家也需要有力的监管来剔除那些渲染黄赌毒、宣传煽动民族分裂、恶意造谣中伤等违宪违法的言论。但我国对舆论的监管还没有完全纳入法治的轨道,不受限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舆论随便干预的结果不仅扼杀了思想解放、思想转轨的希望,也使政府本身的宣传丧失公信力。因此,只有将舆论管理真正纳入法治的轨道,才能摆脱这种尴尬局面,由此来看,尽快制定《新闻法》是当下促进思想转型、进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可行选择。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
作者感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三个进一步”,即“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其中,解放思想是前提,是关键。习近平同志也讲了,全面深化改革能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是解放思想。所以我认为可以提出“思想中国”。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之所以能取得理论的创新和改革的突破,都是以思想解放为保障的。离开思想的解放,一切成果都是会落空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障碍,一是思想上的障碍,二是既得利益的阻挠。面对这两个阻力,解放思想仍旧非常重要;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思想转型为前提条件。
我从事改革工作几十年来给中央提出的建言共有38件。这些建言有的是事关全面的改革总体规划设计,有的是改革理论创新,有的涉及发展战略和政策,有的是重要领域的改革,有的是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矛盾提出的解决办法。通过这些建言,我们能够体会到改革绝非简单的口号,不能清谈空论,改革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理论突破、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希望我关于改革的一些思考,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引出更多理性、务实的改革研究和改革建议,使13亿人的大国尽快走上公平可持续发展的金光大道。
(人民论坛记者马静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