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专访厉以宁:教育资源配置要发挥市场的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记者 宗河 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明确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

为此,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以及对教育的影响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记者:在我国,市场机制的地位,从1984年的辅助作用到1993年的基础性作用,到如今的决定性作用,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核心领域。这样的经济体制改革将对全社会以及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厉以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这个要求就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让资源在城乡之间平等地流动。这就要求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会。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城镇化,不是一项简单的建设,而是一场复杂的改革。从古至今,我国始终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但是“城乡二元体制”是新中国才有的,在1958年户口制度实行城市户口、农村户口后,城乡的人口流动受到了极大限制。在此之前城乡人口是自由流动的,现在的改革不是简单恢复1958年以前的人口自由流动,因为我们的社会经济状况完全不同于以前了。可以说“城乡二元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火不相容的!既然要建立市场经济,那我们就应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城镇化主要的目的是“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就包含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或者把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作为一个必经的阶段。

城镇化可以扩大投资、扩大消费,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城乡一体化”最要紧的是,破除城乡不同的待遇、不同的权利,让城乡都能够处在权利平等的地位。权利平等,特别是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着城乡一体化,推动着城乡教育的公平。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日益紧迫的社会问题,数以亿计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要求到父母工作地接受教育、参加中考和高考。因此,教育要加快改革,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新形势。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城镇化   厉以宁   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