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辜胜阻:有户籍没有公共服务不能叫市民化

中国几亿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和城镇化是举世瞩目的改革发展议题。因此,新型城镇化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新型城镇化应如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应怎样实现?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长期专注于城镇化研究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中国经济时报:新型城镇化,被许多人认为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之一。你认为下一步应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辜胜阻:相较于过去30年的过度依赖廉价“土地红利”和廉价“人口红利”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应转向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涉及到“人、业、钱、地、房”五大要素,推进新型城镇化应从这五大要素着手。

第一,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户籍制度改革应采取“因城而异,因群而异”的分类指导原则,优先将拥有稳定劳动关系并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沉淀型”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第二,要夯实城镇化的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并鼓励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形成功能分区,实现产城融合,把市民化建立在转移人口稳定就业的基础上。

第三,要通过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成本分担机制以及多层次、多样化、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解决巨大的资金需求。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扩大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激发民间资本活力。

第四,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改变土地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局面。

第五,要提高房地产调控效率,实现进城人口的安居梦想。要将房地产管理“寓改革于调控”之中,从行政主导的需求管理转向供给与需求平衡、以供给为主的长效机制管理。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和市场分别应该如何扮演角色?

辜胜阻: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推进城镇化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引导民间资本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在能源及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智慧城市与绿色发展、城市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城镇综合体和新型社区建设、中小银行和草根金融等方面大有可为。

另一方面,“市场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城镇化应无所作为。仅靠市场“无形之手”会造成市场失灵,政府应在规划制定、制度设计、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六个方面有所作为。但要防政府变成“闲不住的手”把好经念歪。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辜胜阻   公共服务   户籍   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