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中国本土特色财政理论要解决“选择”问题

——访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俊生

原标题:中国本土特色财政理论要解决“选择”问题

【核心提示】我国财政理论和政策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一是要研究发达国家成熟的财政模式与财政实践,立足我国本土财政实践,进而探索其在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性的理论意义与政策借鉴意义;二是用全球化的学术语言与工具,描述和传播我国财政理论建设过程中的创新性成果,使我国财政科学研究成果为世界财政科学界所理解和接受。

在众多首都高校中,中央财经大学结合自身优势,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这所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的高校在服务社会与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该校不久前出台《中央财经大学“2011协同创新计划”实施方案》,依托“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新入选的8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力促学校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协同要解决形式主义“拉帮派”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协同创新的浪潮中,中央财经大学如何根据自己的特色进行定位?

李俊生:中央财经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其中财经学科是我们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国内外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我校早在教育部提出“2011计划”之前,就一直在为中央国家相关部委提供智力服务工作,较好地发挥着国家思想库的作用。由于历史渊源,我校长期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开展协同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参与研究了国家财政税务体制改革、个人所得税税法修订等相关改革与立法的前期研究与讨论工作。

最近3—5年,我校的协同创新工作可以用“风生水起”来形容。比如,与北京市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合作,开展北京市人大预算监督能力的研究,与世界银行和财政部合作,进行中期预算特别是政府中期的支出框架的研究与设计等。另外,在协调建立联动机制解决京津冀环境问题与区域合作问题方面,我们也承担了有关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理解协同创新,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关键是什么?

李俊生:高校特别是文科类高等院校开展协同创新,有三个关键因素:一是制度创新,人事制度和科研考核指标如何有机结合的问题。比如外校老师到我校做项目,其所在学校如何考核其教学科研工作量的问题。从体制上说,人事制度不是一所学校创新就能解决的,需要相关学校都要实施创新。二是协同创新不能靠行政命令,协同要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三是必须解决形式主义“拉帮派”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了“协同”而协同的话,这种“协同”就只能是形式上的协同。协同创新必须注重实质性的合作,才能产生创新的成果。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