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结缘”社会分层流动研究十余年
——记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吴愈晓
【核心提示】选择社会分层流动研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吴愈晓对社会转型研究的浓厚兴趣。吴愈晓说,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利益分化、结构重组等问题进入社会学学者视野。“中国的社会阶层有什么变化?各阶层之间是否有畅通的流动渠道?这些问题和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
2013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吴愈晓可谓收获颇丰:《中国城乡居民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及其演变》一文刊发在《中国社会科学》;《教育分流体制与中国的教育分层(1978—2008)》发表在《社会学研究》;《初婚年龄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2006的研究》在《社会》发表。而此前,吴愈晓已有多篇论文陆续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
自踏入社会学殿堂以来,吴愈晓始终对社会问题抱持关切。从早期关注养老问题到近年来聚焦社会分层流动,他一直在“冷板凳”上潜心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其在社会学领域已崭露头角。谈及做学问的体会,吴愈晓概括为一句话:“科研是一个艰辛又充满喜悦的过程。”
社会结构:观察转型社会的核心视角
背着双肩包,骑着自行车,行色匆匆地穿行于校园中,这是吴愈晓留给学生的印象。常年浸淫于社会学研究,“学者范儿”几乎成为吴愈晓的标识。
“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举例说明一个个复杂的模型,让我了解到,人们所不知道的社会事实也可以从统计模型中得到。”听完吴愈晓的数据分析课程,有学生这样评价。
近年来,吴愈晓主要通过定量方法对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分层流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2001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读博士算起,他与社会分层流动研究“结缘”已十年有余。
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包罗万象,为何选择将社会分层流动作为主攻方向?吴愈晓解释道,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的起点。“马克思、韦伯等经典社会学家的很多论述都与社会结构相关,对结构感兴趣的社会学学者必然会关注分层,研究阶层则必然涉及阶层流动问题。”吴愈晓说。
选择社会分层流动研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吴愈晓对社会转型研究的浓厚兴趣。吴愈晓说,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利益分化、结构重组等问题进入社会学学者视野。“中国的社会阶层有什么变化?各阶层之间是否有畅通的流动渠道?这些问题和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