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辛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经济发展凝聚共识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人民日报头版今天刊登评论员文章——《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文章指出,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

一个人再富有,精神空虚也谈不上幸福,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了理想信仰、丢失了主导价值则更为可怕,长久以往甚至会阻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民生活日益富裕,但是发展中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发生了改变,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传统正逐渐淡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

如今的中国人正为了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任何奋斗都离不开精神和信仰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近日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这24字分成3个层面,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对于这24个字,您怎么解读?

辛鸣:就像我们刚才讲的,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人,他不可能没有价值观的导向,价值观是我们做事情,它是好是坏,值得还是不值得,应该还是不应该的一个基本评判,这个评判必须有一个标准,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这24个字,确实从三个方面,因为一个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价值观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国家层面来看,我们说这八个字它是我们国家奋斗目标的体现,我们过去经常讲我们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那么我们现在把这个国家层面的价值观跟我们的奋斗目标中社会的属性,高度统一起来,这样有利于凝聚力量形成,实现自强合一,也就是我们中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我们中国是在中国历史大背景下展开的,如果我们国家不富强、不民主、不文明、不和谐,它怎么能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呢?所以这八个字是把我们国家的目标与我们国家价值层面的要求给结合起来了。

经济之声:这是从国家层面来讲。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