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门罗宣言》之后的数年里,美国并没有严格按照“门罗主义”处理与欧洲各国的关系,而是表现出了务实性和灵活性。如在对美洲领土争端中,美国向英国和俄国都作出了一定的让步,没有完全排除两国在美洲的利益。
“门罗主义”为何得以践行?
《门罗宣言》出台之后,欧洲国家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和反对,欧洲各国都拒不承认“门罗主义”的合法性。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门罗主义”只能被看作是提出者自身的申明,它并不是规定欧洲国家行为的准则。不过,由于力不从心,美国的主要对手英国最终还是放弃了以美洲为重心的殖民政策,并最终从美洲撤退。
“门罗主义”得以践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天时。欧洲被拿破仑战争搞得筋疲力尽,西班牙已无力保住自己在美洲的殖民地。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个国家都忙于应对国内危机,无意也无力为西班牙在美洲的利益而结盟或为其提供军事援助。1848年的欧洲革命更使欧洲国家雪上加霜。所以,即使没有美国的“门罗主义”,欧洲也无力干涉美洲了。《门罗宣言》发表之后,欧洲的一些政治家认为,美国对欧洲不得干预美洲事务的警告纯属多余,因为欧洲自己已经意识到无法干涉美洲了,美国的警告只是显示了美国令人生厌的傲慢。
其次是地利。当时的美洲地域辽阔,人迹稀少。美国入侵加利福尼亚时,那里的墨西哥人只有1.1万。所以,美国的大陆扩张主要不是对当地民众的征服,其意主要在获取领土和资源,因而没有遭到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对和抵抗。此外,老牌殖民帝国的统治瓦解后,新的政权尚未稳固,出现了权力真空,美国正好浑水摸鱼,乱中取胜。
最后是人和。在《门罗宣言》出台之前,美国国内曾就美国这个共和制国家是否要像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那样扩张领土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并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亦即美国的领土扩张就是美国共和政体的拓展,就是所谓的“自由”的拓展。所以,《门罗宣言》一出台,便得到美国国内民众的积极响应。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历任美国总统都热衷于开疆拓土,以谈判手段和巧取豪夺的方式,实现了在得克萨斯、俄勒冈、加利福尼亚以及墨西哥的扩张。美国成为了一个大陆帝国,为之后的世界超级大国地位奠定了地理基础。
总之,“门罗主义”是美国在19世纪初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并发展了美国根深蒂固的孤立主义理念。而“门罗主义”之所以得以实施,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欧美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美洲动荡的局势提供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在于美国人的民族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