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透过社会心态看当代青年政治认同(2)

从社会心态看当代青年政治认同的特点

积极情绪占主流使当代青年主流价值取向积极向上,他们对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充满信心。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代青年社会情绪总体的基调是积极的、正向的,他们大多数都是生活在激情与希望里,怀有感激之情、感恩之心。面对困难与挫折,他们往往能主动调适不良情绪,正确认识自我并实现超越自我。当代青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富有创造力,具有理性与批判的精神,同时也是对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敏感的群体。由于积极情绪占主流,所以他们普遍有着较高的政治认同,对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充满信心。第一,当代青年是在改革开放这30年来出生、成长的,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认同的基础,所以对于“中国梦”的实质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于“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第二,当代青年对于国家的政治制度、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着较高程度的认同。他们能自觉拥护党的各项政治制度,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在诸如1999年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轰炸、2012年反对日本政府的购岛行径以及反对台独、藏独、疆独的民族分裂主义中,都表现了强烈的中华民族精神。第三,由于当代青年对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基本认同,对国家的政治前途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所以他们对于多元文化的交融交锋有一定的免疫力,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变化,他们都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主力军。

弱势心理蔓延导致当代青年自我价值的迷茫,他们对合理的社会阶层流动充满着期待。当代青年中比较普遍的弱势群体认同、底层认同的现象,折射出了他们自我价值定位的向下层移动。人都是有追求的,都会比较在意自己处于怎样的社会阶层,都希望自身的努力实现正常的社会阶层流动。然而,近几年人们弱势心理的蔓延,容易导致当代青年自我价值的迷茫,就像漂浮在空中的浮萍,上不着天,下不及地,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漂向何方。青年中的“屌丝”心态就是价值迷茫的体现。自称“屌丝”的青年,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和小城镇,有的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很早就进城务工;有的是无业游民,以自由职业者自居;有的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却成为“蚁族”;有的努力打拼,却难以获得成功。有的青年论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不足以“屌丝”自嘲,其实都是青年弱势心理、底层心理的写照。这些自称“屌丝”的青年,权力比不过“官二代”,财富比不过“富二代”,职业比不过“垄二代”,声望比不过“星二代”。“屌丝”在社会分层中总是处于底层。虽然社会分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但人们都希望通过自身的打拼来实现阶层的合理流动,而不是固化在底层。如果“屌丝”的弱势心理一直蔓延,会使我们的社会缺乏活力和凝聚力,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生命关怀,帮助他们实现合理的社会阶层流动,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焦虑与浮躁心理导致当代青年幸福感的降低,他们对党和政府改善民生工作充满着期待。当代青年焦虑与浮躁心理的凸显,必然导致幸福指数的下降。他们对于学业、就业、婚姻、住房等的焦虑,他们做人与做事的浮躁,与社会转型期中社会矛盾的冲突与凸显直接关联,所以他们对于党和政府改善民生工作充满着期待,期盼我们的社会更安全、更公平、更和谐,期盼个人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近几年,很多省市都提出了要把民众的幸福作为政府执政的理念,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如今,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衣食住行条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民众的生理需求已经基本或部分得到了满足,但民众的需求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他们对于生理需求满足的标准在不断地提高。近段时间雾霾天气多发,一首《我为祖国吸毒气》的歌曲在网络上流传,其中的歌词“锦绣河山霾如画,城市建设跨骏马。我当个吸尘器有多荣耀,戴个口罩走天涯”,直言了民众对于洁净的空气、宜居的自然环境的期盼。当代青年除了关注空气、水、住房条件外,食品安全成为其备受关注的内容。从他们对“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抨击与焦虑可以看出,当代青年对政府有效推进民生工程的愿望是多么的强烈。所以,我国“十二五”规划推进民生工作,不能只是民众最基本需求的满足,还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公共教育、基础设施、就业服务、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

社会信任度降低导致当代青年人际交往的困惑,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充满着期待。调查显示,当前社会的总体信任呈现下降的趋势,在人际不信任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当代青年大多数认为社会上值得信赖的人很少,包括陌生人,也包括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甚至还有亲人。这种人际不信任容易造成人际交往的焦虑。如果形成恶性循环,就会导致社会道德危机。正因为如此,所以当代青年呼唤诚信、呼唤良知,大都愿意为拯救道德危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充满着期待。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来讲,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使其得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的认可和接受,并内化为个人的心理意识且外显为日常生活准则和行为,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我们的社会就会形成一个好人想继续当好人、做好事的良性循环,从而使真善美得到弘扬,使假恶丑得到贬斥。

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的提升路径

政治认同建设属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任重而道远,既要优化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也要优化社会环境。就社会环境的优化而言,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巧妙利用新兴媒体加强对当代青年的正确引导。透过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可以看出他们在政治认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理性认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青年对于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认识肤浅;再如,社会责任感有待增强,一些青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现象;又如,辨别是非能力有待加强,部分青年从众心理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巧妙利用新兴媒体加强对当代青年的正确引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媒体对于当代青年的影响超过了传统媒体,网络已经成为青年获取资讯的首要媒介。根据2012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止到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40岁以下的网民数量占到总网民数量的82.3%③。可以这样说,谁占领了互联网,谁就占领了当代青年的意识形态。

据调查,当代青年对于网络明星、网络红人以及所谓“意见领袖”在网上发表的言论非常关注,一些著名作家、著名评论员的言论对他们的影响尤其突出。所以笔者认为,要培养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主流价值观的网络名人、“意见领袖”,让他们在网络适时地宣传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以便巧妙地对青年进行引导。当然,传统媒体如电视、报刊、杂志等的话语系统也要克服教条的不足,力求以轻松、活泼、直白的语言实现与青年话语的对接。就“屌丝”现象而言,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对于该现象都要给与客观的评价,无论褒贬都不能涉及人身攻击,要以宽阔的胸襟容纳“屌丝”现象的存在,同时尊重他们的生命个性,肯定他们的生命价值,引导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对党和政府充满信任。

用社会公平淡化阶层意识,增强当代青年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是来自于科学上的新进展和发现,而是来自于那些有助于减少人类不平等的新进展和发现④。很多青年的弱势心理、无奈心理、焦虑心理既来源于自我的欲望追求,也来源于社会竞争的激烈,还来源于制度设计的不公正。如果一个人的阶层地位暂时处于社会底层,但他绝对不希望自己的阶层地位固化在底层。

一个人的家庭背景、能力、机遇的不同自然都会影响到个人未来的发展,所以阶层固化这种社会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客观性。但有些发达国家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通过民主体制、法制建设来控制权力垄断、权钱交易、裙带关系的影响,维护竞争的公平性,从而有效地打破阶层壁垒,促进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虽然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教育制度的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的弱势心理是可以通过政府科学合理的制度构建来改善的。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公平正义”一定会照耀到每个人身上。有了政府的给力支持,一系列健全的体制,如民主与法制体制、人权保障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教育体制就会逐渐建立,不久的将来,富裕被垄断,贫困被世袭的现象就会被公平正义所替代,当代青年“屌丝”心态可能也会逐渐消失,一个权利公平、制度公平、机会公平的社会一定会实现,当代青年对于党和政府的向心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作者为湖南警察学院教授)

【注释】

①马广海:“论社会心态:概念辨析及其操作化”,《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第68页。

②齐卫平:“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接续’与‘重构’”,《学习时报》,2012年9月10日。

③曹宣明:“青年网络流行语解读与思考”,《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第1期,第40页。

④侯丽羽:“从‘屌丝’流行看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当代青年研究》,2013年第1期,第56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晓]
标签: 认同   心态   政治   青年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