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跨国并购的对策
制定的石油并购战略要切实可行。第一,明确并购的目的。确定好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后,综合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企业优势、企业劣势等因素,然后进行分析,找到并购的动机,可以通过并购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二,分析投资的环境。在确定并购以后,我国的石油企业要对目标企业所在的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进行预测。如果经济发生变化就会对政治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第三,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各种制度和标准。为了在完成海外并购以后对并购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中国石油企业要主动向国际靠拢,增加企业的国家竞争力,建立符合国家规范的制度和标准。
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第一,明确选择目标企业的原则。选择目标企业时要以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前提,不能被候选企业不相关的优势误导。战略性收购的目的就是发展或者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需要选择那些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不强但能够利用并购企业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的企业。
第二,确定选择目标的方法。在选择目标企业时首先要确定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和并构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然后确认并购企业的优势是否能弥补目标企业的不足,是否能够相互协调,最后评估目标企业在被并购以后能否和企业共同发展。在选择海外资产时,首先要确认收购成本较低,然后确认经过整合以后效益是否良好,如果海外资产没有发展前景,就不能并购。同时也要考虑目标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规避政治和法律风险。第一,有效评估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对政治和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就是在对政治和法律可能发生的变动进行分析,同时对可能的变动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会对投资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企业要经常对风险进行分析,同时制定避险的方案。
第二,对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正确的处理。一是对风险进行规避和转移。一方面,企业在遇到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时,在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后,要及时对并购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如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企业要马上停止并购,例如将经营停止,将投资撤回,这样就能使企业的损失降低。其次,企业也可以将风险转移到企业的外部,让本土的企业也加入到开发项目中来。
二是第三方合作。可以选择与并购资产以外的国家进行合作。因为进行并购的企业是来自多个国家的合作企业,并购资源所在的国家一般不会为此去得罪多国的政府。可以对我国的石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增加合作并购的吸引力,吸引其他的投资企业加入并购,促进国有企业股权发展更加多元化。
三是购买保险。在购买保险以后,被保险人在政治方面、法律方面的风险就会转移给保险人,降低被保险人的损失。
四是增加公关。公关有政府公关,也有媒体公关。政府公关主要是为了得到并购资产国政府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就可以获得很大的便利,例如,将批准手续简化、得到准入的资格等。媒体公关不仅能促进营销的发展,还可以有效的防范政治风险,通过对政治和民意的影响,得到并购资产国民众的认同。
五是员工的本土化。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独特文化风俗,聘用当地的人员并将他们提升为管理人员,这样企业的管理人员就能更好的尊重当地的文化风俗,良好的融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如果企业受到政治风险的威胁,企业中当地的员工就会面临失业的情况,当地的政府就会对问题重新处理。在并购以后,企业可以继续使用普通员工,来维持企业的稳定,对于高管就则需要灵活处理开始时可以使用原来的高层,随着企业在当地的不断发展,再逐渐进行调整。
聘请国际一流的咨询公司。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不同等都会对企业的并购产生影响,这些因素的不确定导致企业并购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所以在并购前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同时对并购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制定好紧急应对方案。我国企业本身在这方面缺乏相应的经验,需要聘请国外一流的咨询公司,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进行严谨的评估,然后再作出并购的决策。
并购时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为了使并购后的财务风险降低,使企业在并购后也能够维持正常流动资金和良好的财务状况,需要采取多渠道融资。⑤
第一,现金支付方式需要大量的现金进行并购,这会给进行并购的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负担,故限于那些资金流动充足或者贷款信誉好的企业。
第二,证券支付方式就是收购企业通过发行新的股票或者证券以后进行并购目标企业的过程。这种支付方式的优点就是没有规模的限制,对于那些资金不足的企业进行大规模并购时,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并购。
第三,利用无形资产注资指的是我国的石油企业在实施并购时可以应用核心技术、品牌等实施注资,使企业资金方面的压力得到降低。⑥
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并购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并购后的整合。在对那些并购成功的案例进行研究以后,可以发现企业在进行并购之前就要对并购后的整合进行充分考虑,同时设计出整合计划;在并购以后就要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整合,同时要重视人文资源整合和文化整合等。
结语
石油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以后就可以大幅度增加规模、储量、产量和效益,如果跨国并购成功就能增加我国石油的安全性。通过对石油跨国经营的跨国并购进行探究体现出我国能源企业跨国经营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对能源企业的跨国经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为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
【注释】
①邱欣欣,姚琳:“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跨国并购的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第2期。
②曾林阳:“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策略与风险研究”,广州:暨南大学,2005年。
③吉姆·海默林,戴维·迈克,胡格·麦卡利斯:“评论:如何获得海外收购能力”,《财经》,2006年第11期。
④梅新育:“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政治性风险的发展趋势”,《经济管理文摘》,2005年第5期。
⑤施嘉岳译:《哈佛商业评论》(兼并与收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73页。
⑥赵静:“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整合—基于区位因素的分析”,《企业经济》,2012年第2期。
责编/丰家卫(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