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策略探讨

当前我国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现阶段,我国极少数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仍然存在上述诸多问题,其产生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领导干部个人因素、监督制约体制因素三个方面。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外部的诱惑,领导干部个人因素主要是内在的原则及信仰等的偏离,监督制约因素主要指监管力度的不足、监管制度的漏洞及监管管理的欠缺等。

第一,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来看。首先,西方的腐化思想逐渐侵害某些领导干部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的腐化思想仍然像病菌一样渐渐渗入我国社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的党风、政风甚至是社会风的健康。某些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其次,腐败文化的深入侵蚀,甚至形成了潜在腐化风气。经济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捧出现了某些极端化的现象,例如:“羡腐心理”成为了受到追捧的恶风气;“暗中操作”被视为有本事、有能力;“包二奶”不再受到外界及道义上的谴责等。

第二,从领导干部个人因素方面来看。首先,极少数领导干部的信念出现偏离。某些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出现极度恶劣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树立并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人生观扭曲,价值观脱离实际,极度注重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精神的修养及道德的正直;其次,极少数领导干部出现了不健康的攀比心理。某些领导干部未能塑造一个健康健全的心理,人格也有一定漏洞,因此在看到“土豪大款”挥金如土、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之后,不仅不觉得是错误的,反而觉得很羡慕,最终,受到了这种资金、利润、享受等欲望的促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再次,极少数领导干部难以秉承个人信仰,追波逐流。当前,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于物质、消费水平的追逐也越来越强,而党和国家一直竭力倡导的艰苦朴素、节约节俭却被渐渐忽略了,贪图享受,渴望物质生活的状态反而变成了普遍状况下的社会及文化趋势。

第三,从监督制约体制因素方面来看。监管制度的漏洞造成监管的涉及面仅仅局限于领导干部的作风出现严重的问题时,才会大力进行监督及控制。我国法律保护每一个公民的隐私权,因此,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相关方面等隐私受到保护,普通的公民甚至是国家组织机构在法律未允许的范围内,不能随意地进行监控。同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党务、政务的保密性,普通公民无法知道领导干部的确切作风,就算知道也只是浮于表象的知情。由于监管力度的不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时常发生。尽管,目前国家注重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对领导干部进行的教育管理相关制度就有多种项目,但具体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却不理想。这主要是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不科学以及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传递失效、严重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制度未能及时有效的执行、制度的实施出现偏离,最终监管的效果就和预定的效果有很大差距。

加强我国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基本策略

领导干部在我国社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普通公民的领头人,其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公众性,起到了示范的作用。生活作风问题可大可小,小则危及自身的政治生涯,大则可能动摇国家根本。加强党风、政风及社会风的管理及监控,深入管控领导干部的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就显得刻不容缓。我们应从如下四个方面加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第一,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以优秀文化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先进的文化是从根本上剔除领导干部在党风、政风及社会风中出现不良生活作风的保证。对于西方渗入的非廉文化,只有当我国公民处于良好的先进文化氛围中才能合理地进行避免,从而防止领导干部处于不良生活作风的消极环境影响下。此外,加大力度打造廉政环境,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廉政意识,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加强各方面的文化修养,不断提升精神水平,保证精神生活与物质水平的统一,最终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消费生活。

第二,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夯实领导干部形成良好生活作风的道德基础。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领导干部建立正确的道德观,防止其走偏路,走错路,因此,做好有效的道德教育对于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针对领导干部进行的教育,在内容上要涉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等方面,并且需要侧重于加强法治观念的培养和道德观念的树立上。促使经过教育的领导干部能够自觉摒弃腐化腐败的思想,建立高尚的自我道德提升意识。在对象上,围绕着党政的领导干部这一中心,形成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机制,严格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在方式上,除了开展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需要进行廉政的专题教育,同时经过正面教育及反面教育双重结合的手段,适当调整教育的频率及教育方向的针对性,让领导干部能够深知生活作风问题对于其自身甚至国家的严重性,逐渐营造一种强力度的反腐倡廉氛围。

第三,健全完善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制度,从日常细节行为中养成领导干部良好生活作风。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公款吃喝、公款活动等非正常办公范围内的消费行为都需要明文禁止,并将其放入必须加大监管力度的范畴中。而对于现有的领导干部道德法规体系中,“不准”“避免”“应该”等倡导性意见需要明确化,此类模糊字眼急需剔除,换成定义明确、界限清晰的词语,从而防止某些人钻法律或制度的漏洞,游走于法律的边缘。将柔性制度刚性化,执法操作将更严格,不会出现随意的操作,也更助于实际情况中的可操作性和及时落实性。如果某个领导干部出现了与法律制度或者道德标准相悖的行为,例如:在个人资产、人员关系、消费娱乐等方面出现了违法乱纪行为,则监察和管理部门就应依法治人,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度严惩该人,使其在声誉、地位、经济等多方面遭受落差式的损失,从而起到教育及警醒他人的目的。

第四,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监督制约,对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形成良好约束。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网络有助于保证领导干部的日常生活作风都处于有效的监管形态下。而建立健全的监管网络,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将构建的监管网络体系公开化,“阳光管理”是进行有效的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监控的必经之路。将领导干部的政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公开,透明化党政、党纪。比如:每个单位都需要将每次使用的项目进行逐一的登记记录,并且使用电子设备,进行联网统计及核算,确保每一个款项用在实处,不会出现任何的浪费,甚至不合理的消费。其次,采用合理的人员任用机制。深层次的对任用的员工进行适当的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并且将生活作风多个方面纳入考核的范畴中。如果因为生活作风方面问题未能达到考核的标准,则需要进行严厉的处理,绝对不能进行进一步的任用。再次,需要提前进行警示。进行监管时,除了要在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出现问题时进行有效的监管,还需要在问题出现前进行有效的警示。关键在于健全针对领导干部收入进行申报的制度,需要申报家庭收入、金融实名制等,并且增加相关的监督惩罚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随意性申报的无序状态。当然,进行全国联网的廉政档案信息系统机制也是很好的一种方式,针对的领导干部主要是县级以上的干部,涉及的项目主要为财产收人、婚姻状况、社会关系等,在该制度下,普通公民也可以登录系统进行合理的查询,确保最大程度的透明化。

(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编/许国荣(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晓]
标签: 作风建设   领导干部   策略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