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
文章链接:
人民论坛2013年4月上(总第399期)
人物介绍
1953年生于鞍山。中国国情研究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中国国情分析和经济发展等领域发展出较为系统的理论和观点,并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术研究特点。他所撰写的报告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多次应国家部委邀请参与国家长远规划制定和部门咨询。主要著作有《生存与发展》、《中国国家能力报告》等。
现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胡鞍钢
代表性观点:中国的政治家集团的产生基本上是依靠两大机制:一是选贤任能民主推荐机制。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通过中央“两委”人选考察组对干部素质进行全面、深入考察,确定政治家集团候选人预备人选,这一点是西方没有的。二是党的代表大会民主选举机制。先是通过地方党的代表大会通过差额选举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后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通过差额选举正式产生党的政治家集团,即中共中央委员会。
我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家集团的评价是:的确是由又红又专的、职业化的、优秀杰出的治国治党治军领导人才组成。他们是中国这个世界大国的政治家,但又不同于其他世界大国的政治家,更不同于西方的政客,有其独特的政治家特性特质。总之,中国政治家集团的成员的构成,质量水平及其团结统一的程度,是中国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决定性因素。
推选语:他是中国国情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对中国政治群体及其产生机制的独创性研究,表明了他对中国国情理解的超前性。他站在国情研究的理论角度指出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坚定、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奋发有为是来自于实践的锻炼,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