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交锋 > 正文

习近平话语风格的实践意义

纠正干部讲话“假大空长”陋习

核心提示: 2013年12月9日,作者发表《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一文,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为了更好地引导领导干部切实转变话风,作者又撰写了本文,以期有效纠正干部讲话“假大空长”陋习。纠正干部讲话“假大空长”陋习

探究和总结习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并非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此为方向、为标杆、为镜子,对照检查、习之用之,切实转变话风,认真纠正讲话中的“假大空长”陋习,构建起与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相适应、相符合的话语体系。这正是探究和总结习总书记讲话语言风格及特点的实践意义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有普适的共性;既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可亲可近、可学可用。我们党员干部应当悉心领悟贯穿于习总书记讲话中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和风格,并把它内化于心、外见于行,转化和运用到各自的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

多讲些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话,让话语接地气、有底气。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话最有“泥土味”,是最接地气、最有底气的话。习总书记讲话最显著的特点是结合实际、切合实际、符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始终站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贴心、心连心。我们的干部讲话时一定要始终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因群众而说话、为群众而说话、替群众而说话,说群众想听、爱听、乐听和中听的话,说到群众的心坎上去。讲话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是要说给广大干部群众听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话既从实际中来,又能到实际中去。凡是端着架子、摆着谱、拉着脸说的那些虚头巴脑、不着边际的话,都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讲话中的表现。

多讲些真话、实话、心里话,让话语还原本色、回归本真。真话是最有魅力的。习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魅力就在于话里话外、字里行间很真实、真切和真诚,他或推心置腹地促膝谈心,或语重心长地谆谆教诲,道的是真情、讲的是真话,这种语言有极大的心灵冲击力、震撼力。言为心声,文以载道。这就教育我们的干部讲话时一定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违心的话,更不讲昧良心的假话、谎话、忽悠人的话。现实中,有的人奉行人心隔肚皮,“遇人只说三分话”,甚至推崇“不说假话就办不成大事”,让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一本色、本真的东西被人为地遮蔽了,蒙上了污垢,结果讲的话只会让人左边耳朵进右边耳朵出,黯然失色、令人生厌。只有讲真话、实话、心里话,才能找到语言表达的原点,让语言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多讲些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话语生动活泼、鲜活有趣。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不愿、不屑也不会讲“大白话”,觉得“大白话”太土太俗,不深刻、没水平,没有味道,“成色”“货色”不多。习总书记的讲话恰恰对什么是“大白话”、怎么讲好“大白话”作了生动的诠释,是讲好“大白话”的典范和标本,他以普通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话来阐述思想,用直白质朴的“群众语言”来解惑释疑,以“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来传道授业,令人耳目一新、亲切自然。启迪我们的干部正确看待“大白话”,善于讲好“大白话”。大道至简,大义微言。“大白话”最具原生态,是真正的“普通话”,是一种为广大普通干部群众最熟悉、最易接受的话,然而“大白话”不是白开水,它通俗而不庸俗、简约而不简单、凝练而不肤浅,更有群众味、更富群众情、更暖群众心,更能与普通群众找到“共同语言”,拉近心理距离,搭建沟通的桥梁,产生认知共鸣和情感共振。多讲一些“大白话”,更能使话语鲜活有趣、生动活泼,增强说话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干部讲话   习近平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