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把归市场管的交还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参与起草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引起极大反响。您认为这方面改革将往哪个方向走?
张卓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最重要的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目前,我国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这只手伸得太长,而另一只手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则伸得太短,存在一方面越位而另一方面又不到位的情况。因此,未来改革的方向应当是,把市场能够发挥调节作用的领域归还给市场,而市场调节失灵的领域由政府真正管起来。再者,要健全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只有在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且价格这个引导资源配置的主要信号不失真的情况下,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此外,还需重视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为经济增长、税收、就业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发展也有利于让有限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中国社会科学报》:《决定》中有关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提法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您对此有何解读?
张卓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深化国企改革、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以及非公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改组、与其他资本平等竞争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首先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与此同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在企业内部实现同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受益,因此对民间资本也是有利的。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产权多元、自主经营、治理规范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会有长足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微观主体。
未来:梳理中国经济学发展史
《中国社会科学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您便致力于探索中国经济学发展之路。据您观察,目前距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的目标还有多远?
张卓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目前还在不断实践和丰富的过程中。我们的理论探索是否完全站得住脚,还有待实践检验。唯有等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之后,才能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刚刚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但我们知道您并不会止步于此,未来您有哪些研究计划?
张卓元:毕竟年纪大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已无法胜任。我还会继续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问题。除此之外,由于我从1955年开始就一直承担《经济研究》编辑部的工作,对我国经济学界的各种争论和前沿动态,以及我国经济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比较了解,在这方面也算有点优势,希望能利用起来。因此,除了之前编写的《中国经济学60年》、《新中国经济学史纲》两部文集外,今后我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我国经济学发展历史的梳理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