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思维
一是改革的方向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底线思维考虑改革方面的问题,阐述了一些重要方面的基本底线。首要的是方向底线。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二是确立推进改革的各项边界。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的讲话中提出了推进改革的一系列要求,即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改革不要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不要不明就里、大而化之。要准确推进改革,认真执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还没弄明白就盲目推进。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这其中一系列的“不”,就是相互关联的方向线、程度线、速度线,为精确化推进改革确立了边界。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编/袁静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