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罗伯特·库恩:试析中国梦的理论框架和内涵(2)

2. 个人层面

“个人层面的中国梦”以人民个人幸福为重心,打破集体大于个人的传统观念。“个人层面的中国梦”与“国家层面的中国梦”是统一的。实际上,实现“个人层面的中国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家层面的中国梦”的实现。换言之,实现“国家层面的中国梦”意味着“个人层面的中国梦”顺利实现。因此,“个人层面的中国梦”将打破国外那种认为“中国以牺牲个人来造福集体”的定势思维。

“个人层面的中国梦”可以详细解剖为两个方面:(1)物质幸福;(2)精神幸福。

物质幸福涵盖生活的各种必需品,并确保人人有所依,涵盖教育、医疗、退休、食品安全、住房和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外,物质幸福还包括良好的就业、富裕的家庭生活、享受娱乐等,还包括个人权利受到法律正当保护。

精神幸福可以解释为“积极心理学”,这是由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所创的“幸福科学”,是将抽象模糊的幸福概念转变成一门有着具体内容和标准的学科。

积极心理学通过科学的干预使个人、家庭和集体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因此,积极心理学与中国梦不谋而合。塞利格曼解释说,积极心理学强调幸福感,强调梦想的内容以及实现梦想的方法。塞利格曼提出幸福五元素(简称PERMA):积极情绪(强调好的一面);投入(专注于任务,对任务充满激情);关系(积极的人际交往);意义(让自己归属于某种超越自我的东西);成就(清晰可见的成就)。塞利格曼认为,PERMA以及整个积极心理学是人们在自由无压迫时的心理追求。

重要的是,well-being比happiness更宽泛,虽然这两个词都对应中文“幸福”。幸福感更强的人,更成功,更具创新力,精神更高尚,也更和谐。

积极心理学有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幸福不仅有个人情感价值,也有社会道德价值。比如,幸福感更强的人更无私。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更有可能帮助他人。幸福感越强,种族歧视、攀比等情绪越少,也更容易宽恕。简言之,幸福感越强,人民素质越高。

一个幸福感强的中国必然是一个创造力强的中国。当一个人恐惧、有压力或者沮丧的时候,满脑子肯定是分析和批判性思维。只有一个人情感更积极,才能更胜任创造性的任务。那么,如何让中国的下一代更富有创造力呢?那就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吧!

幸福还有其经济价值。幸福感越强,工作表现越好,失业率越低,也更爱关心他人。这样的人也更健康,需要的医疗资源也会更少。积极心理学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伦理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习近平主席强调幸福必须通过辛勤劳动获得,而塞利格曼将幸福五元素从积极情绪进一步延伸至投入与成就,因而这两者是相通的。

中国梦对个人而言意味着个人发展。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促进个人发展的科学,能提高幸福感,进而增强中国人民的韧性和成就感,使中国社会更稳定更繁荣。

3. 历史层面

“历史层面的中国梦”关注两个方面:(1)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既有高度的文化和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成就,又有远大抱负和深切期望,既经受过波折与苦难,又迎来了挑战与成功;(2)中国近期的政治理论发展脉络。

虽然中国文明在几千年的王朝历史中几乎一直雄踞人类文明的高峰,但在历史的各个阶段,中国人民饱尝了各种苦难。建立一个统一、稳定、主权独立、和平的中国一直是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人的目标。

近代,从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百多年里,中国饱受了外国侵略、占领、剥削、压迫和屈辱。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又深受国内军阀割据和极左思想的折磨,中国人民迫切期待寻求改变和稳定。“历史层面的中国梦”正是对这种期待的解答,展现出一幅未来中国的全新画面:一个独立、稳定、强大、主权独立、没有任何压迫的中国。

从另一个角度讲,“历史层面的中国梦”达到了中国政治理论发展弧线的顶点。邓小平理论把中国从意识形态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发展;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强调先进文化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持续经济增长的同时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习近平主席的“中国梦”应运而生。邓小平开启了改革开放,江泽民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胡锦涛拓宽了国家发展视野。正因为有这一系列政治理论,习近平的中国梦才应运而生,并承前启后,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安康。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罗伯特·库恩   中国梦   理论框架   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