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先生,请他具体为大家解读这一核心问题。
从“基础性”到“决定性”,这是中国改革实践对市场作用的深化认识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们以前强调的是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该怎么理解?
辛鸣:这是中国社会改革实践,对市场作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认识的表现。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的定位在前一个阶段是相当准确和到位的,但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政府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间有经济推动作用,而且推动的力量比较大,所以导致在实践运行中,往往市场已经做了基础性作用的一些决策,到政府这边,可能一纸政策或者一个会议就把它给改变了,这样就容易形成市场信号的扭曲,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要素的作用。怎么办呢?干脆就从基础性作用提升到决定性作用。什么叫决定性作用?市场最后拍板,市场最后决定,市场最后说了算,这样能为增强中国市场的活力营造很好的基础。
从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虽说距“建立”已经二十余年,距“完善”也十余年了,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处于破题阶段。要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当然选择,又是必然要求。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什么把经济体制改革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辛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很重要一个关系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正因为有政府积极有为的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如此生机勃勃。但是政府的积极推动不能反客为主,越俎代庖,要由市场干市场该干的事情,政府干政府该干的事情。
市场干什么?就是资源配置,怎么配置,市场说了算。政府把市场所需要的经济环境培养好、维护好,政府在公平正义、营造活力方面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同时把公共服务这块跟上去,做好社会保障、社会建设。政府和市场各安其位,各自把各自的事情做好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会越来越有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