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左”倾病的良方是制度立新
社会思潮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国家的构建,中国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对各种思潮的包容度越来越高,这是社会进步和活力的体现。但“左”倾思潮逆世界历史潮流和中国社会进步的大趋势而动,坚持已被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所否定的错误思想,对中国走向现代社会和民族复兴构成障碍,因而必须对其加以批判。
但清除根深蒂固的“左”的影响仍然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时说,“几十年的‘左’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习惯了,人民的思想不容易改变”。从长期来看,反“左”还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此外,近年“左”倾思潮的扩散方式有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的趋势。在过去,反“左”主要是纠正党和政府层面的指导路线,“纠上即可正下”;现今,“左”的思潮以新的面貌和方式在普通人群中扩散,受众更广,反“左”的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反“左”的当务之急是彻底否定“文革”残余及其衍生出来的反宪法、反民主、反进步的学说和少数政治实践尝试。“文革”是一场浩劫,这已是定论,但近年来“左”倾思潮被一些政治投机分子、学术理论家、少数跟风的“党的喉舌”以及现代大众传播工具巧妙地包装、利用,试图引导中国再走“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社会模式。《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否定“文革”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彻底纠正“文革”的“左”的错误,抛弃以“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体制等;第二层含义是在“否定”的同时破旧立新,既不走“回头路”,也不“原地踏步”,而是坚定不移地走向文明进步的发展大道。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第一层含义的纠“左”已基本完成,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第二层含义的纠“左”,其中,制度“立新”是关键,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铲除“左”倾错误不断滋生的温床。
(作者分别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责编/袁静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