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学术人生 > 正文

院士何时退休?如何退出?(2)

解说:退休的理由还有应接不暇的社会邀请。

沈国舫:来自好多好多其它的单位,他们对我有要求,不断提出来希望我参加他们的什么会,希望我参加什么评审,希望给他们出什么主意,这种活动太多。如果我退休了,我有一个理由,我说我退休了,我有一些事情我可以不参加了。

解说:在中国林业大学官方网站院士风采一栏中,第一个就是沈国舫,称他和其他12名两院院士是北林大最优秀的校友代表,更是国家的珍贵人才和宝贵财富。

沈国舫:已经不能再发挥了,因为个人有差异,有的人衰退早,有些人衰退得晚,有些人已经表现的有知识老化,或者说话不在点子上,那就可以退休了,是不是可以更多的尊重院士的志愿,根据这个情况来确定,国家可以定个杠杠,但是定个杠杠可以稍微灵活一点,根据不同的情况。正是我们院士里边,有的80多岁脑子还清楚得很,关键的问题还得他出来说话,大家还比较听,对院士来说,对更好发挥院士的作用,同时又适应院士的实际个人情况,是有好处的。

白岩松:院士几乎在中国是一个终身制的,但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改革决定当中,可是有了院士的退休和退出机制,于是像沈老这样的故事,这几天当然格外的被媒体关注。不过下午我们和院方进行采访的时候,院方告诉我们,并不像媒体报道那样学校明确拒绝了老人退休的要求,而是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接到比较正式的来自老人或口头、或书面的退休申请。我想可能不管沈老还是学校,这两方面可能都没错,沈老当时说减减我的工作的意愿也是意愿型的,学校没有解读成这是一个正式的提出退休的申请,如果沈老想要正式的提出申请,恐怕还得有一个正式的书面的过程。当然,接下来学校才会去思考该有怎样的回复。因此在这块应该消除这样的一个误解。

不过对于沈老提出退休的意愿,媒体为什么格外的关注?因为这的确是近几年,大家在关注两院院士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

我们看这样两个数据,2013年两院院士的总数不超过1500人,年龄主要集中在70岁到89岁之间。这样一个数字告诉我们,从事科学事业的确有助于长寿。可是另一方面,是不是当了院士到这个岁数还能出成果,用已经离开我们的王选院士的话来说,那几乎很难了。工程院的院士平均年龄已经高达了74.3岁。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数据,在78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有5610个兼职,人均兼职7.2个,我们把它想象到沈老的身上,他忙得过来吗?于是沈老就特别羡慕他的一位同行,今年比他大一岁的秦伯益院士,不过人家已经退休了九年了,是全中国的两院院士当中,唯一一个被正式批准退休的人。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退休院士   学术荣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