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社会心态研究贵在接近真“象”(2)

社会心态是十分模糊的心理事实和社会事实。它不易捕捉,又无处不在;容易回望,却难以近观

社会心态是渗透到某些看法和意见中的,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供研究者和社会成员“回望”和“反观”

社会心态是渗透到某些看法和意见中的,它表现的不仅是个体的社会心理,而且是某些群体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心境状态。它需要我们去分析和把握,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有比较长的时间段来供研究者和社会成员“回望”和“反观”。例如,当我们“回望”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心态时,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到思想解放给人们带来的舒展和畅快,其中也夹杂着犹豫和担忧,以及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化的强烈参与意识和效能感。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以“解放”为主调的社会心态。不仅有人跃跃欲试,而且有更多的人身体力行。人们步履匆匆,头脑活跃,愿意论辩,对未来怀抱热望。人们接受风险,不怕失败,对新事物充满热情。人们相信未来,相信自己付出努力之后将会得到回报。随后,伴随着经济进步,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对社会权力地位的占有动机也更强了,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价值观对人的影响更加明显。对金钱和物质财富的占有,逐渐成为形成和判断社会地位与声望的主要指标,为谋取利益,不择手段与规范竞争同时出现。凡是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和新世纪之初的人,恐怕都不难找出身边的例子来印证这30多年的社会心态变迁。社会心态的这些性质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有史家治“心态史”,但我们希望看到的对现实社会心态的深刻和科学的分析却不多。

《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研究》从理论上回答了哪些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研究》从理论上回答:什么是“社会心态”?社会心态具有哪些特性?在哪些研究视角下,对社会心态的特性可以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如何观测和记录社会心态?社会心态如何影响个体、群体、社会、市场和国家等社会运行的要素?社会心态又受到哪些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是否可以操控、调节社会心态?是否可以对社会心态进行正确和错误的区分?是否存在相应的标准进行判断?要系统地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诸多学科的学者通力合作,对社会心态的概念和基本结构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概括,并且需要在不断的观察和分析中认识它的规律。本书的作者多来自社会心理学领域,沿袭了这一交叉学科特有的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两种学术传统,初步展示了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社会心态研究的最新成果。

面对社会心态这一庞大而复杂且学界积累甚少的研究对象,我们宁可从“盲人摸象”式的研究起步,期望通过我们逐渐调查、分析与思考,拼接和提升出更加接近真“象”的认识。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
标签: 社会心态研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