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中面临的问题
党内忽视甚至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现象仍旧存在。理论只有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护,人民群众只有接受这项理论才能体现人民群众的拥护程度。新时期党提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理论,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大众的实践当中得到广泛应用,需要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切实解决好和人民群众相关的现实问题。如此用事实来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可谓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方法。
毛泽东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就是说共产党的言行举止、思想态度和工作方式直接影响政治路线的贯彻和执行。在当代,某些党员忽视甚至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现象仍旧存在,一些党员干部利用权力贪污腐败现象不断出现,某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搞形象工程,而对与人民群众相关的现实问题却缺乏关注的热情。这些行为势必会影响人们对党的信任,以及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拥护,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我国当代社会现实利益矛盾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国际社会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在此时期获得飞速发展,社会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国内形势总体稳定。但与此同时,国内各种社会现实利益矛盾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诸如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下岗失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贪污腐败等问题错综复杂,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容易使人民大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动摇,不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因此,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工作的不足和问题所在,认真分析并解决问题。
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冲击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前,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历史进程加快,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潮都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社会领域深层次的变革使一些人变得迷茫。在这种情况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受到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和艰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立足当代中国国情,与时俱进,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各方面都突飞猛进。但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当前,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当今世界形势日益复杂、变幻莫测,因此在当前形势之下,只有不断创新理论,才能正确指导实践,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此,必须立足于我国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努力构建富于创新、具有活力的理论,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努力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唯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满足我国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总之,只有立足当代中国国情,与时俱进,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切实解决好和人民群众相关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被人民群众认可和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因此,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如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等,必须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理论的重要内容,让人民群众在理论学习和教育中深切感受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谋福利的理论。只有这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总之,加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需要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切实解决好和人民群众相关的现实问题。
充分运用多种大众传媒,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媒只有承载科学理论,用符合大众审美评判的手法展现出来,才会得到不同的效果。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充分运用传媒作用,发挥互联网等新兴舆论的作用。运用新媒体的力量将群众关注的热点转移到党的工作中去,监督党员干部执政工作,帮助群众解读党的理论和方针。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完成工作,带头学习和实践党的创新理论,发挥党员作用和群众引领作用。只有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发挥党的传统优势,才能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主义现代化进程。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
责编/边文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