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将于11月24日至25日出席在苏州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会晤后习近平主席将在北京集体会见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李克强总理将出席“16+1”领导人圆桌会议、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演讲,还将分别会见与会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16+1合作”机制日益成熟,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经贸投资合作已取得了显著成绩,搭载“一带一路”顺风车,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深化合作将会带来哪些新的展望,会释放哪些新的利好信号?对此,人民论坛网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进,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人民论坛网: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是今年我国主场外交的重要活动,是继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英国后,中欧关系的又一出“大戏”,此次会晤对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杨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是整个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欧地区地理位置重要,连接亚欧两大洲,是中国通过海路和陆路通进入欧洲腹地的必经之路,中东欧16国也全部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带动下,双方始终保持一个积极良好的发展势态,也显示了我国目前积极外交的政治态度。在传统深厚友谊的基础上,双方政治关系稳定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加深,为开展互利经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16+1合作”日益成熟,双边经贸投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双边贸易额已突破600亿元美元。此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联通中国和欧洲大陆的“渝新欧”、“义新欧”等铁路运输线的开通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东西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目前,中东欧地区的组成国家与中国一样,在致力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属于新兴市场的重要板块,对中国投资吸引巨大,增长空间很大,具有无限的合作潜力,同时与中国经济合作互补性非常强,合作交流前景十分广阔,有着相互启迪、优势互补的明显特征。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世界经济仍然处在调整期,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化将是对地区经济复苏的有力推动。此次会晤有利于开拓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更为宽广的互惠合作道路,推进双方互利共赢。
人民论坛网:您认为“16+1合作”框架具有哪些重要战略意义?
杨进:“16+1合作”意义重大,是推动中欧合作的重要创新。“16+1合作”框架为中国及中东欧国家提供了一个重要机遇以及崭新平台,通过“16+1合作”平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可以对双边优先投资领域、合作方向进行协商,通过协商一致来确定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以及有效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综合多边合作。中东欧国家位于“一带一路”倡议同欧洲投资计划的对接区,地缘优势明显,是亚欧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可以促进中国与欧洲的最大便利化连接,将整个欧亚大陆串成一条线,实现共同发展。
“16+1合作”框架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搭建了一个共享共建的平台,与“一带一路”倡议完全契合,给沿线的中东欧国家带来很多发展机遇,同时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16+1合作”与“一带一路”的共同推进,将有助于实现优势互补和各种资源有效流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共享发展机遇。
人民论坛网:在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面临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杨进:在中国大力推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中东欧之间的合作正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中东欧国家是全球新兴市场的重要板块,在制造业、通讯业、高技术产业园以及农业等相关领域具有无限合作潜力。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目前正大力合作建设基础设施网络,以实现双方在物资、人员和信息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与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有效对接。“16+1”专项贷款、丝路基金、亚投行等金融杠杆和投资环境表明中国有能力优质高效的参与中东欧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有充足的制造业装备能力,可在中东欧国家建厂,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中国富余产能得到更多的利用,从而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
“16+1合作”框架与“一带一路”持续推进的同时,中国应与中东欧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继续加大合作力度,充分挖掘双边的互补优势,发展新的合作领域,进入双边或多边合作的新阶段。
人民论坛网:您对中东欧合作前景有哪些期待?
杨进:中国已经同西欧国家建立了良好的经贸关系,适时提出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欧合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中欧合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这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将进一步完善“16+1合作”机制,使之趋向成熟,为中东欧合作催化出新的合作领域和空间。可以期待,中欧合作的规模和质量将进一步提升,中欧关系将获得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
(实习记者李一丹 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