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民族的未来

时间可以流逝,历史可以流逝,但是人类的良知不可流逝。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尊重历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已成为文明社会的广泛共识。

但近年来,某些国家却不断歪曲和篡改二战历史,从对二战性质及所犯罪行的歪曲、回避到抛出“侵略定义未定论”等明目张胆否定侵略行为,从修改历史教科书删改二战内容至一意修改宪法复活军国主义,这些行为与国际社会和平潮流背道而驰,对二战历史及二战后国际秩序构成严重挑战。

60多年前的一幕幕场景,与我们的今天相隔日渐久远,但留给我们后人的教训却是极为深刻的。贪婪者终被自己的贪婪所陷,暴虐者终被自己的暴虐所害。而牺牲者,人虽牺牲,但英名不会“牺牲”;胜利者,苦尽甘来,终得喜庆胜利的快慰。这不是简单的因果报应,更不是历史的误会,而是证明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永远也不能失去最起码的良知。失去了,就会给他人带来莫大的祸害,也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而社会上充斥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残渣,恰恰是对中国历史的背叛。尊重烈士,尊重生命,尊重历史,也是尊重自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崇尚英雄的民族,不会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没有战斗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民族精神,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也无法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战时,必将亡国灭种。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根脉所系,魂魄所在。晚清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堙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重视自己的历史,都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因为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态度,就决定这个民族的未来。

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后,如何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地球上抹去,就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梦想。当武力达不到不他们的目的后,他们就转变了策略,在不放弃武力颠覆的手段同时,更多地把希望寄予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势力的和平演变,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否定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就成为他们进行和平演变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思想武器。

早在苏联还是西方的盟国时,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在一场演说中,就提出要在苏联内部找到同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人,找到资产阶级的同盟军。他建议把布尔什维克的根挖出来,把精神道德的基础庸俗化并加以清除,以这种方法一代接一代地动摇和破坏对列宁主义的狂热。他还建议从青少年抓起,把主要的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要让它变质、发霉、腐烂,把青年变成无耻之徒、庸人和世界主义者。

为了让共产党的后代对共产党的历史淡忘,西方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对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史采用虚无的做法,否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历史认识,扭曲共产党的历史、社会主义的历史。他们以学术交往的名义,去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学家,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高唱赞歌。推行所谓新思维,使得颠倒历史、混淆是非的种种歪理邪说大行其道。他们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强调“加深和修正关于社会主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观念”,提出要“全面地”认识过去,揭露“过去的全部真实情况”但是,他们所做的一切背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谁都知道他们想通过抹黑历史,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客观历史就成为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历史学就彻底丧失了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在这种史观指导下,对客观历史自然就会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以主观臆测代替对客观历史的研究,丝毫不顾客观历史实际,仅凭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随意论人评史。根据假设来否认历史事件和人物,蓄意歪曲历史,制造思想混乱;其主旨就是否定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

历史可以流逝,但是决不能忘却。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很多的启示和教诲,增长很多的聪明和智慧。回顾历史,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可能感到欢欣,有的可能感到痛苦,有的可能感到自豪,有的可能感到惭愧……如果真有这些情感,那恰恰说明人们的良知还在,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倒是对那些无动于衷者,人们不能不感到奇怪。历史是镜子,能够照出世界的万象、人生的百态;历史是大海,蕴藏着深沉的情感、智慧的源泉。所以,一切善于学习的民族,一切奋发上进的人们,都应该正视历史、尊重历史,从历史中总结教训,从历史中获得新知,让历史结束过去,让历史开辟未来。(清哲木)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