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法国定期阅兵式政治内涵渐变

法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制度化、定期化举办阅兵仪式最多的国家,而后者其实还是模仿前者的阅兵传统而来。1880年,法国议会将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年)的7月14日确定为法国国庆日,从那时起,国庆举办阅兵仪式也开始制度化。在这个意义上,阅兵是为了彰显法统之道和当下政体的合法性。此后,在防范德国及其盟友,以及法国的殖民扩张过程中,定期阅兵仪式带有明确的军事战略意义。

战后七十年,法国阅兵式内涵的调整频率在加快。从法德和解到欧洲一体化,从殖民帝国瓦解到世界两极格局向多极化的演变,国际安全态势被非国家行为体所改观,所有这些购成法国阅兵式渐进适应的大背景。从第五共和国至今,法国阅兵式的内涵上下波动,调整加大。至少人们可以观察到几条相对鲜明的轨迹。一是殖民色彩日趋淡化。二是与北约关系的时紧时松,保持距离但不破裂,体现到阅兵式上,经历了从早期的盟友列阵入行到戴高乐的退出决定,从希拉克经萨科齐再到现任奥朗德总统的小步加快回归。三是对美国因素处理的矛盾心态,不甘依附又力不从心。不过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反恐、维和、军事介入他国等海外议题上,法美会找到一些利益吻合点,而在如何对待俄罗斯问题上,法国与美国主导的北约战略的合流绝非易事,也会体现在阅兵式参加内容安排上。四是欧洲化趋势。反映在阅兵式上,就是德国军人因素的显露,尽管是以混合小方队而非独自出阵的方式(欧洲军团,法德比快速部署旅)。不难设想,未来还会出现其他一些欧盟国家军人的身影。当然,法国希望在欧盟行省化和逐渐主权转让化(先是重头经济部门,然后是货币,中期是国防领域)进程中,在决策核心牢牢占据主导地位。

如今,观察法国国庆日阅兵,其意义如果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那就是三合一的舞台、戏台和展台。

一个多边外交的舞台。作为一个老牌列强,法国从拿破仑时代以来在军事领域的记录并不算特别辉煌,其一战和二战的战胜国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盟友的援助以及老道的外交手段,其中后者仍然是法国综合实力的强项。年度举办的阅兵式历来为法国外交广结四方、展开多边会晤斡旋纠纷提供了良机。

一个维系归属感和吸引外国游客的戏台。年年七月中,岁岁演老戏。和俄罗斯一样,就阅兵式内容和方式而言,“7·14”国庆日阅兵早已没有了新鲜感。观察家注意的是参与者组成和嘉宾名单,分析师在意的是高层讲话透露的新意,而一般民众对此早已淡然处之,鲜有兴奋期盼之情。不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阅兵式的持续举办在维系法国精英和大众的强国归属感上怕是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进入本世纪以来,填补街边观众群体的除了为数不多的本土新生代外,国际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占据半数比重且还在持续上升,这对于法国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倒是带来了不少的附带收益。

一个军火装备出口的展台。虽然法国军队历史战绩平平,但公正而言,其军火工业水平在国际上也算名列前茅,诸如飞机、导弹、舰艇、枪械乃至单兵行头装置都享有不俗的口碑。阅兵式也为法国军火装备的出口提供了一个固定常态的观赏考察、洽谈军购的窗口。就这一点而言,阅兵式为法国军火拥有固定的客户、为法国长期稳坐世界军火十大出口国的前几位起到了长久展台的效应。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法语国家研究中心理事)

责编/杨鹏峰   谭峰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寒]
标签: 阅兵式   法国   内涵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