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改革促进派评价原则与标准亟待细化

核心提示: 通过干部制度改革催生和扶持改革促进派,将会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催生和扶持改革促进派需要合理把握评价原则。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是衡量改革促进派的三个基本标准,即态度标准、行为标准和能力标准,应予以细化。扶持和催生改革促进派还需要合理处理相关关系,并且需要提前把控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矛盾。

【摘要】通过干部制度改革催生和扶持改革促进派,将会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催生和扶持改革促进派需要合理把握评价原则。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是衡量改革促进派的三个基本标准,即态度标准、行为标准和能力标准,应予以细化。扶持和催生改革促进派还需要合理处理相关关系,并且需要提前把控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矛盾。

【关键词】 干部制度  改革促进派  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要全面深化改革,不能不依托改革促进派;而要依托改革促进派,首先要促进干部制度的改革。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对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任用制度的改革必须先行一步。

坚持改革促进派的合理评价原则

催生和扶持改革促进派涉及到评价问题,而这首先需要把握评价原则。

首先,要坚持衡量改革促进派的前提条件。坚持前提条件,实际上就是要有一票否决机制。例如,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应坚持在思想上和中央不一致的一票否决;不认同中央在改革方面战略部署的一票否决;反对和阻扰改革的一票否决;从事严重腐败活动的一票否决,等等。

其次,要合理把握改革促进派的评价原则。要坚持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既要全面考察“德、能、勤、绩、廉”,又要突出改革精神和改革能力;要坚持科学性和实效性的统一,既要坚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又要注重工作和发展的实效性;要坚持民主和集中的统一,既要坚持群众路线,又要避免简单的以票取人、以分取人;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对于敢于改革而造成的一时失误要予以宽容,对于敢得罪人以扫清改革障碍的要予以支持;尤其是要树立全局意识,在关键问题上能顾全大局,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最后,要将改革标准贯穿于干部评价考核的各个环节中。要将改革纳入干部考核的视野,把改革与干部评价紧密挂钩,将改革标准渗透到干部考核的方方面面,使德、能、勤、绩、廉诸环节的考核都体现改革导向。从“德”这一环节来说,要看到改革本身就是政治品德;从“能”这一环节来说,要强调驾驭改革和参与改革的能力;从“勤”这一环节来说,要看对待改革的态度和积极性;从“绩”这一环节来说,重要的是要看改革的业绩;从“廉”这一环节来说,要看所推进的改革动机是否健康,改革的手段是否正当,作为改革者的干部是否清廉。

努力细化改革促进派的评价标准

中央在明确释放要重用改革促进派的同时,也明确提出改革促进派必须是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群体。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实际上是改革促进派的三个基本标准,即态度标准、行为标准和能力标准,应予以细化。

第一,想改革。想改革是一种态度,同时也是态度标准。想改革意味着有愿望,是改革的支持者而不是反对者,是改革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是真改革而不是假改革,是有内容的改革而不是仅有形式的所谓改革。

想改革者往往有勇气相伴随。敢于担当贵在一个敢字,它有以下表现:敢承担责任,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冒风险,不会因为怕犯错误而畏手畏脚;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愿意在改革的新路上不断探索;敢冲破阻力,不会因患得患失而放弃改革。

第二,谋改革。谋改革即是有积极的改革行为,因此它同时是行为标准。谋改革要求在行动上要做促进改革的事,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阻挠改革。谋改革还要求实干精神,要求是有效果的改革而不是应付性的改革;谋改革还要求不计个人得失,改革的出发点是做事而不是做官。

谋改革体现改革的意志。中央特别提出,改革促进派应当能够攻坚克难。这意味着改革者要有百折不饶的精神,雷厉风行的气魄,不断开拓改革事业的新天地。

第三,善改革。善改革即是有改革的能力,因此它同时是能力标准。善改革首先意味着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革有创新性,不是流于形式;善改革还意味着思路清晰,有明确的改革方案;善改革还意味着能够将个人智慧同集体智慧相结合,有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善改革者能够在改革中协调各方利益。

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这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优秀的改革促进派应当是这三者的统一。

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和问题

扶持和催生改革促进派,需要防范于未然,提前把控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矛盾。

首先,对扶持和催生改革促进派面临的阻力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任何改革都是对现有格局的改变,而现有格局总是既得利益者的格局。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既然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那么它势必遭到一些利益丧失者的阻扰甚至反对。因此,新形势下的干部制度改革,不能没有应对阻力的思想准备。

其次,对用人标准细化的难度要有充分的估计。虽然中央提出了“改革促进派”的用人标准,虽然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制定相应的原则,但是,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区,情况又是千变万化的。具体到单位来说,什么措施算是改革,什么措施不算改革,更是相当复杂的。如何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来贯彻中央提出的用人标准,这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再次,要关注改革思维的超前性与群众理解的相对滞后性之间的矛盾。改革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改革派的推进,而且也取决于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往往有一个过程。改革促进派走上前台必然带来雷厉风行的改革举措,这期间,如何尽快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要重视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改革能力的问题。改革是一门艺术,不是孤立的事业,它与发展、稳定等密切相关。改革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力度的加大势必会给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带来新的问题,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有驾驭全局的视野,有处理繁杂关系的艺术,使改革能够健康平稳地运行。

(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责编/谭峰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郑清源]
标签: 促进派   原则   评价   改革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