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不要因为身处沙漠 就不相信曾有绿洲

心中永驻信仰绿洲

随着全媒体、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到来,个人信息传播和获取渠道极大拓展,社会舆论生态深刻变化,舆情阵地的自由性、即时性日渐突出。敌对势力趁机利用我国发展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和当代青年的言论自由性、民主片面性和跟风群体性特点,加紧策动“政治转基因”“网上文化冷战”工程,甚至肆意歪曲光辉历史、亵渎英雄人物、污蔑优良传统。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被戏说”,一定程度上释放着国民信仰荒漠化的信号。

国民信仰荒漠化的危害,甚于国土环境沙漠化。一些地方的烈士陵园杂草丛生、纪念场馆门可罗雀,就连革命圣地也仅是接待党政机关的“例行”参观。反倒不少山神寺庙、法术道场人头攒动,风景区、出境游往往逢节爆满,少数年轻人更是或宅在家中、沉浸网络,或涌进酒吧、埋入喧嚣。大家或不认识信仰的“压舱石”作用,或找寻着信仰的“替代品”,或扼腕于信仰荒漠中自己难于独善其身。没有“定海神针”东海难免巨浪滔天,缺失信仰社会必然怪相频出。这些年“路怒症”、“垃圾人”、“碰瓷儿”等所谓“热词”常常见于报端,倒地不敢扶、落水无人救、捞尸先给钱、当街乱砍杀、搭黑车失踪等新闻屡屡上网“现眼”,使民众吃怕“地沟油”、穿怕“黑心棉”、住怕“楼脆脆”,安全感、信任感不断降低,以至读书、从业、就医,每逢办事必先入圈子、找关系,孩子上学必须亲自接送,老人出行得有亲人陪同,年轻人搭顺风车也常常相互提防,有时出门旅游、商场购物也提心吊胆……不难发现,安全感、信任感一旦缺失,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虽然看似无形,其实比环境的沙漠化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在突发情况时也往往危害更大。

重塑信仰高地,与建设生态文明同样迫在眉睫。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信仰无疑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党外人士、普通民众的信仰也应是细化具体、充满正能量的,必须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怎样做才会问心无愧、怎样做就会内心惴惴,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当人们信仰缺失、精神矮化时,才会把关注重点转移到“董存瑞究竟有没有托举炸药包”、“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动不动违不违背生理学”、“黄继光那奋力一扑目的究竟是不是去堵抢眼”这些所谓“揭秘真相”,就难以理解革命英雄为何挺身而出、忘我牺牲,不相信英雄曾经有过,更不可能相信“善有善报”,导致社会道德滑坡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不仅不会回头而且难以遏制。那些为着开发商去强拆、为着黑社会组织去杀人、穿着制服“叫嚣东西、隳突南北”的人们,更多的是忘了起点、丢失信仰,被现实冲昏大脑,一传十、十传百,以致演变成“互残互害”。其实,如果大家守住了信仰高地,就不会把眼球从“为何牺牲”转向“是怎么死”,就根本不会出现舆情阵地的这些豪无意义、徒耗资源“论战”。

相信这里曾有过森林,是为了重构希望的绿洲。建议那些热衷探究“真相”的人们,即便非要质疑宣传的夸大有些脱离科学、甚至反感艺术的拔高过于超越现实,但也决不能质疑那千千万万为国家富强、个人理想勇于直面敌人、敢于抛洒热血的英烈。我深知,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这些“被宣传”的烈士典型,没有经受过一次摆拍、没有做过一次报告、在牺牲前一刹那也绝没有想过自己被宣传成典型,他们做的就是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交付的任务,别无其他、蹈死不顾。在神州大地上,其实存在过很多这样的勇士,去多读读历史吧!他们在宛平、他们在衡阳、他们在圣地延安,他们在长城、他们在长江、他们在海洋蓝天,他们跨过鸭绿江、在上甘岭拼死苦战、在长津湖单衣长眠……哪怕牺牲在冲锋瞬间、哪怕还没来得及杀死一个敌人,但他们一定有“救亡图存”、“保家卫国”那磐石般的信念、“不做亡国奴”、“建设新中国”的奋力呐喊来激励自己,这就是挺起的民族脊梁、就当之无愧“最可爱的人”!别说是为了“涨工资”、就算是为了“豪车别墅”、“美女如云”,也不会有人去慷慨赴死。让大家相信这里曾有希望的绿洲,就是为了相信沙漠化仅仅是暂时的、劣根性是从来没有的、中华民族的不会衰退的。只要每个人真诚信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重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生动局面,那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的好时代就会到来,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霍得森   信仰绿洲   信仰沙漠   董存瑞   黄继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