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和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制度的保障,也需要公平正义的支撑。有权利公平,梦想才能起飞;有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有规则公平,社会才能进步。在追逐中国梦的道路上,须臾离不开公平正义。
公正是一个古老恒久的话题,自从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们便把公正作为不懈追求的一个基本价值目标;公正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进,人们对公正总是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把公正视为理想政体的重要价值。当代著名的政治哲学家罗尔斯曾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汲取思想家对于公正一般内涵的揭示,现代公正的内涵可界定为: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体现自由、平等、法治的原则和精神,使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成本担当和利益分享相一致。公正的类型按照内容划分,可分为基本公正与矫正公正;按照公正的方式划分,可分为制度公正与行为公正;按照公正的目的和手段划分,可分为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按照公正的主体间性划分,可分为代内公正与代际公正。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正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范畴,这就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了公正的本质特征。
作为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公正对于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公正研究也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它涉及对于政治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等领域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和解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在取得巨大发展进步的同时,各领域的矛盾和问题也日趋尖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巨大差距给实现社会公正带来严峻挑战。近年来,在一些网站开展的“你最关心的话题”调查中,社会公正问题总是位居前列。在一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炫富”与“仇富”、“炫权”与“仇官”事件中,背后的症结往往也被归结到社会公正问题上。可以说,当前社会上的许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公正问题联系在一起。妥善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已成为在追逐中国梦道路上不得不严肃面对的重大课题。
现代社会是竞争社会,实现梦想的机会和资源又是有限的,要使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涉及一个社会如何分配收入与财富、义务与权利、权力与机会、公共服务与资源分享等。公正不仅是一种理性原则和道义要求,更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关系。党的十八大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要求“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这表明我们党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使公平正义具体体现到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之中。有了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才会有结果公平,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前提。只有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以公平支撑梦想,梦想才能成真。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由于历史问题所困、发展阶段所限、新生问题所扰,不公平非正义现象还大量存在。近年来,一系列引发舆论关注的热点事件背后,凸显的往往是社会公正问题。在“炫富”引发的滔滔民意背后,可以看到公众对分配公正的企盼;透过“萝卜招聘”等现象,折射的是公众对公平的就业环境的渴求。实现中国梦,维护公平正义,关键在于构建科学有效的制度。制度是与社会公正联系在一起的。制度的特点是公正,制度的生命也在于公正,制度的最大效用也在于保障公正。科学合理的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公正。就目前而言,让公正成为社会保持健康活力的稳定器,衡量人们满意度的天平,必须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导向,加强社会公平公正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制度。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社会公平。二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收人分配制度,让人民群众公平公正地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完善对低收入群体权益保护制度。这是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圆梦成真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要在公共资源分配上向民生保障倾斜,通过健全社保体系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生活负担,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尤其是让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群众和低收入群体获得更多的社会保障。
维护公平正义,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改革。人民群众对社会公正的期待没有止境,改革更无终点。实现中国梦,公正是基石,改革是出路。我们坚信,只要将发展更公平地落脚到所有人的共同发展上,将梦想的力量凝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下,以改革化解不公正难题,就一定能够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公正力量。
(作者为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公正篇》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