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中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您认为文艺创作和市场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郭敬明:任何一个时期,只要是优秀的文艺作品,只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定是受到大众欢迎的。包括我们从小到大看的图书、看的电影,其实都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力,比如我小时候看的经典著作《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等都有很大的销量。
眼下最大的误区是,有些置身在市场中的文艺创作一味地追求市场效应,放弃了很多在人文精神上的追求,放弃了在艺术作品上本该有的坚持。特别是在网络文学兴起之后,涌现出特别多这样的作品。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清楚了文艺创作的大方向。
每一个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一定是它代表着人类的真善美。这种作品不管放在什么年代,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现在再回头看以前的经典著作,大家都不会觉得那是那个年代的事情,依然还是会被它燃起很多美好的向往,依然会被它激励。所以,我觉得不要单纯地把市场和文艺作品割裂开来。
人民论坛:那您认为,什么样的文艺才不会拜倒在市场的“石榴裙”下?
郭敬明:现在确实有很多作品非常曲高和寡,完全脱离了群众,没有真正地反映出广大群众的喜怒哀乐。一个作品能够被大众喜欢,一定是激发了很多人的共鸣,激发很多人的感受,让他们从作品里面感受这样的生活,进而从中体会到很多力量、汲取很多力量。两者的结合才能算是真正代表这个时代的作品。这让我们文艺创作者开始反思,我们的作品是不是真的反映了当下老百姓的心声,是否真正反映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应反思,文艺工作者不能一味地在作品中加入低俗、暴力的成分,为了刺激而刺激。单纯的票房、销量、点击率不是衡量一个作品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说到底,我们文艺创作者应该创作既能够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作品,同时又能够取得广泛的影响力的作品。市场表现不是绝对的坏事,比如,一个优秀的作品,它有很多人喜欢,但是它并没有沦为市场的奴隶,而是引领了整个市场,是整个文艺创作的标杆,这才是真正能够经得住历史考验而沉淀下来的作品。
(人民论坛记者谭峰)
责编/马静 高骊 美编/李祥峰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