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四个全面”:习式治国理政的宏大战略体系

编者按:《人民日报》连续四天发表评论员文章,把习近平的执政理念总结为“四个全面”。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整提出习的政治纲领;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习式治国理政体系”呼之欲出。

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新命题。“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全新布局,其建构的总体框架趋于齐整,勾勒的崭新蓝图日臻完善,构成了习式治国理政的宏大战略体系。

习式治国理政宏大战略体系的形成过程

任何一种学说、思想,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不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四个全面”的习式治国理政宏大战略体系,从最初的逐个提出到最终的完善成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表明,“四个全面”起步于党的十八大,经过了3年多时间的发轫、增添、充实、凝练,才趋向成形。

最早提出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11月召开党的十八大,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近期的阶段性定位。它包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初步实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

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三中全会的《决定》阐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六大体制,即: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2014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的《决定》阐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它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在我们党先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三个全面”之后,2014年12月13至14日在江苏调研期间,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并作了重要阐述:“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要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由于习近平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使得“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战略体系终成大器。

“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更与习近平个人的才思敏学、远见卓识密切联系。提出“三个全面”的三个重要文件,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和四中的两个《决定》,都是由习近平担任起草组组长的,他起到了直接组织、领导指挥的作用。而第四个全面,则由他本人提出。可以说,习近平对“四个全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把“四个全面”称之为习式治国理政战略体系,是恰如其分、当之无愧的。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